山东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少年科学家丛书”,是我国当代一些著名科普作家们奉献给亿万中国儿童少年的精美套餐。读完这套丛书,我长久地沉浸在它好玩的乐趣中。
在常人看来,科学是严谨的,好玩是活泼的,它们怎能“嫁接”在一块呢?实际上,“科学好玩”的嬉笑声,不仅从孩子们那里荡漾出来,也早就成为我国一些著名专家学者的谈资。
“少年科学家丛书”就是这样一套好玩的科学故事丛书。它将海洋学、医药学、航天学、地质学、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代数学、地理学、植物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内容,水乳交融般地搬进难以言尽的生动有趣的好玩的故事里,让孩子们在这套丛书里尽情享受开心玩科学的乐趣。过足了玩科学的瘾。
孩子们耳朵贴着船板,倾听到了海底吱吱的鸟叫声、咚咚的鼓声、沙沙的树叶声、呼噜呼噜的鼾声、嗡嗡的蜜蜂声、汪汪的狗叫声、咯咯的母鸡叫声,还有一些呜呜、哼哼的奇怪的声音……海底哪来这些陆地上才有的声音呢?(《海上四十二天》)
一群孩子在街道旁的木料堆上玩游戏,一位著名的法国医生请求“参加一个”,然后兴致勃勃地玩起来。几年后,这位医生完成了一件轰动世界的大发明。他发明了什么呢?(《杏林春涌》)
“少年科学家丛书”的确是一套轻松的玩科学的丛书。这套书怎样玩科学呢?我感觉,至少它在三个方面让孩子们在玩中受益,它让孩子们在轻松的阅读中玩出兴趣,玩出知识,玩出技能。
首先,“少年科学家丛书”带着孩子们玩出兴趣。
请看丛书的一些趣味盎然的小标题吧:《海上的“黑烟囱”》、《追逐彗星》、《地理七巧板》……看了这样的小标题,一个接一个的悬念油然而生,是不是让人不忍释卷,非得打破砂锅问到底呢?而且,光是这套丛书的书名,就涉及到这么多的科学奥秘,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孩子们来说,难道他们不想探个究竟吗?
其次,“少年科学家丛书”带着孩子们玩出知识。
丛书的知识性很强,知识的严谨性特点也很鲜明。而且这些知识完全不同于他们所学习的(对在校学生而言,他们将要接触到的)课内的有关科学知识。丛书的科普作家们用少儿的心去想,用少儿的眼睛去看,用少儿的嘴去说,把一个个本来让孩子们望而却步的、艰涩枯燥的知识,变换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通俗易懂的普及型常识,让孩子们一看就懂。
最后,“少年科学家丛书”带着孩子们玩出技能。
让孩子们学以致用,让孩子们能学会动手,让孩子们能把课堂学到的一些基本知识、原理、方法,运用到科学实践中去,作家们借用各书的情节人物,引导孩子们学习模仿丛书中的人物,动手实践——这是这套丛书在策划和创作始终,各位作家一直遵循的原则,也是这套好玩的丛书最突出、最值得首肯的优点。
早在上世纪,鲁迅先生就针对给孩子们写书的难题提醒成年人:“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所以给儿童看的图书就必须十分慎重,做起来也十分烦难。”(鲁迅《“看图识字”》,《鲁迅全集》第6卷第36页)“少年科学家丛书”的作家们深知怎样“慎重”,也知道写这套丛书的“烦难”。可是,他们毕竟做了,而且做得比较成功。他们是科学的顽童,满怀童心地带着孩子们玩科学,玩情智,玩技能,玩理论与实践的嫁接魔术,玩得开心,玩得负责任。如果小读者和他们的家长们能够认可这种玩法,山东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人员还要热情策划第二批这样的丛书,我相信丛书的作者们会乐意继续带着孩子们更加开心地再玩一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