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变(绘本收藏者,书评人)
本文刊登于《美术报少儿美育读本》6月
一个孩子,看到书架上厚厚的四大名著问,这些是什么故事呀?你挑哪一个说起?我肯定选西游记,张嘴就来,我会答:一只猴子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学会了好多本领,和另外两个伙伴一起,陪师父到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打怪兽,好玩得很。
有了“玩”这个引子,好比放根棍子,孩子看见了自然会上手。自从有了绘本,名著玩起来轻松很多,对于刚刚听故事或翻书的孩童,《三国演义》纷争复杂,《水浒传》草莽血气,《红楼梦》人际拉扯,独有《西游记》最欢喜,故事易懂,活泼奇幻,在三界的宇宙时空里,师徒四人一路西行,上天入地天马行空打打闹闹无所不能,充分满足孩子成长中的全能自恋,在阅读心智上十分契合孩子的需求,在视觉效果上,西游也特别“出片”,孩子嘛,各个心里有猴子,看见西游,大概就是激活了人类的游戏天性。
说起来,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西游记》。因为简单又奇幻的特质,它容易被改编发挥,电影市场特别出彩。可惜在绘本界,这些年我看到的版本,多是遵循原著,直到出现了这套趣画西游。我看到它时有点惊奇,这是哪个孙猴子画的,线条毛毛糙糙,看上去像小学生在课本里画的小人,故事也松散,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书的腰封介绍了作者,丁立人是位老艺术家,已有94岁,世上果然有老天真,又活回了孩子,派心里的猴子出来变把戏,定睛细看,老小孩的笔下有妙法:
把戏一:挑二郎神和孙悟空上场对阵
绘本的篇幅有限,《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那么多故事塞不下,选角就很重要。孙悟空是孩子代入感最强的爱豆,肯定得上,谁跟他对阵呢?最配得上齐天大圣的,我心目中当属二郎神。在形象上,二郎神气宇轩昂,手持三叉戟,哮天犬随身,脸上还多一只天眼,出场自带天将流量,比较形象值,孙悟空可能还略逊一筹;在实力上,两人都能打善变,旗鼓相当。西游开场后最好看的戏,莫过于大圣小圣上天入水斗法象,丁爷爷大概也这么认为,锁定了这哥俩编故事,第一本安排两人大战,不打不相识;第二本让哮天犬上场玩一玩,咬住悟空尾巴,大家一起转圈圈;第三本回到经典情节,两人开启超级变变变;第四本哥俩惺惺相惜,玩起了蜻蜓游戏,掌管规矩的玉皇大帝受不了了,请如来拿下大圣,才有了第五本,悟空终于等到师父,一起踏上西行之路,智斗黄牛怪。
把戏二:跳脱传统飚故事,满足孩子无厘头心理
西游原著本来就很有趣,很多大人耳熟能详,循着传统的脉络为孩子讲故事,铺陈出西游路径,在纸本上引导孩子们耍。不过孩子心里的猴子千变万化,满地乱跑,丁爷爷深谙猴子习性,在趣画西游里,讲故事时讲点主线,讲着讲着就岔开了,情节到处乱跑,这种无厘头风格的闲扯太欢乐了,贯穿了整套书。当然,无厘头并不等于胡乱,趣画里仍然有层次有巧思。比如在第一本里,孙悟空大战二郎神,二郎神开天眼寻找大圣,首先探照到了千年之后的飞机,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载体设定,立即拉近了孩子与西游的心理距离;接下来探照到树上有只猫头鹰,和二郎神炯炯有神地对视,此刻如默剧的卡点,一下子让我笑开了;然后探照到大山洞里的狐狸一家,抱团睡在一起;最后探照到海面上大水母牵着小水母。短短四个画面,孩子能体验到什么呢?空陆海转场的空间层次丰富,为小小心灵呈现了熟悉、逗趣、酣甜、温情的四种情感场景,它们延续拓展了孩子生活中的心理经验。好的绘本,就是在这样的画文里,编织出孩子日渐丰富的心理细节。
把戏三:用蜡笔像孩子一样涂鸦
丁爷爷不光创作绘本,之前也画过不同版本的西游记,因为画给孩子,他选择了蜡笔。蜡笔,大概是我们几代人的童年里最常见的画具,它让这套作品有了亲和的岁月底色,丁爷爷有意将线条画得粗简,接近孩子的线条语言。在新书发布会上,现场有个孩子问,为什么这个孙悟空炸毛了?
丁爷爷答:你看过猴子的毛吗,你也有头发……多么有效的简短对话,因为他懂得从孩子的经验出发,这样的话风也穿插在绘本里。还有个原因,丁爷爷后来跟我说,孙悟空身手敏捷,动作快,他画得也快,就是要匹配上大圣的速度。我突然感受到,很多人把大圣画得美画得威风,也渐渐促成了美猴王的刻板形象,他画孙悟空,毛糙糙的,穿着T恤裤子,既消解了美的刻板,又和孩子一样装扮,英雄不再遥不可及。还有一个孩子问丁爷爷:你为什么画得这么好?丁爷爷说,因为我心里有个小孩。在这套书的封底里,丁爷爷明确表达,在画画上,儿童最是我们的老师。毕加索也有过类似的表达:我一生的努力,就是像孩子一样作画。有些大人不理解,那画画不是变得很容易吗?为什么要学画画呢?我理解艺术家们说的并不是画术,是心道,是守混沌之初的天地灵气,是藏岁月流年的大巧若拙。
把戏四:文风活泼如画风
这套绘本,除了画,还有文字。故事编得无厘头,画面活泼,文字也在敲边鼓。没想到丁爷爷的文字语言挺与时俱进,贴近孩子的表达,读得顺口。比如大圣小圣吵架,一个喊“毛孩”,一个喊“毛猴”,分明就是两个小孩斗嘴。比如提到小圣飞的速度,是“火速的飞,声速的飞,光速的飞”,孩子往往很喜欢这种厉害的表达。绘本的文字有个基本要求,得能“读出来”,过于文绉绉,不好读,对孩子就失去了听的乐趣,这套书做到了不仅趣画,也趣话。
把戏五:故事里穿插了一点知识梗
在《悟空快跑》里,丁爷爷撮合了大圣小圣成为朋友后,拿蜻蜓作梗,让哥俩聊起西游的一些知识,认定它是“中国小说中最魔幻的一部”。他画了原著作者吴承恩家乡的七种蜻蜓,在故事里突然带出了科普风,我乍看有点懵,每个人的表达都离不开自己的经验,这些蜻蜓大概是丁爷爷小时候熟悉的朋友,排列在一起,就像小孩蹲在地上玩七种飞机一样神气。查看丁爷爷的成长经历,他是浙江人,曾经在昆虫研究院上班,画过不少昆虫,难怪画面里还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场景。
把戏六:正念润在故事里
西游路上的故事几乎都在打打杀杀,打架固然不好,却是人的天性,孩童也是在冲突中不断成长,像猫猫狗狗一样自然。今天的教育环境,直接规训偏多,不怎么去梳理打架背后的心理逻辑。有本国外绘本叫《打架的艺术》,它在心理上接纳孩子冲突,探讨如何打架,引导孩子更文明地相处,我欣喜发现,在这套书里,也巧妙出现了这种打架的艺术。大圣小圣刚开始冲突,多手肉搏,画面生动,打着打着累了,就算敌人,也可以坐下来把盏言欢。当哮天犬咬住大圣尾巴时,小圣抓住狗尾巴,大家玩转圈圈,冲突就这么被游戏消解了。丁爷爷安排的这些故事走向里,符合儿戏发展,还有古风,润出了英雄的格局气度。
以上把戏,都是我的主观感受,未曾求证过丁爷爷,他说他创作得很快,说明没想那么多,犹如孩子眉飞色舞讲故事,带着一口气讲了五本,不喊停还可以接着往下编的劲头。如果视频上看丁爷爷的人生经历,会更加理解,这套书为什么有趣又可贵。从小小孩活成老小孩,横跨快一个世纪,多么不易,在动荡的岁月里,人生又何止九九八十一难,能淬炼出赤子之心的人,饱含生命的勇气。丁爷爷用画、用自己的一生,真诚致敬了《西游记》,他就是孙猴子,不羁穿越在各个时代里。唐僧西行时,一路念心经度苦厄,而悟空早已悟“空”,西游无上智慧的能量,由一位长者传递在绘本里,福佑子孙多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