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东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多种语言与汉语对照版的《论语》,一经与读者见面,便受到了欢迎,也得到了儒家学界和广大学者的关注。《论语》一书装祯新颖,印刷精美,中文为繁体,外文为译文。自中英文版问世后,陆续又推出了中日、中韩、中俄等文字的对照版,海内外学者无不交口称赞,有关方面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他语言的版本也将陆续出版,这也是我们社为弘扬和传播祖国传统文化所做的贡献。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堪称儒家的鼻祖。孔子的言行和学说,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论语》早在秦汉之际就被当时的朝鲜与日本引进,16世纪后,又陆续传到西方,相继在欧、美等国出版传布,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历史文化之一。199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言中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可见,孔子的地位和《论语》的价值。
《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者编辑成书,流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齐论》和《古论》3种版本,现在我们见到的《论语》是以《鲁论》为基础,参考其他两种本子改定而成的。《论语》是集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论的权威著作,曾被古人誉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宝典,是国内外公认的、最忠实地反映与代表孔子和由他创立的正统儒家学派思想的经典,是学习、认识和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最可靠的优秀的经典依据。
《论语》的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艺术、宗教等方面,是孔子思想、孔子学说的精华。《论语》原文共20篇,11000多字,其中假借字不少,今天读起来却有诸多不便,因为不是一字多义,而是借用,或者说是替代。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乎”,应当是“悦乎”,原文里却把说话的“说”字,借用为愉悦的“悦”字;又如:“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共之”,应当是“拱之”,原文是用共同的“共”字,代替了具有环绕意思的“拱”字;再如:“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也”的“知”字,用的是知道的“知”字,代替了智者的“智”字,等等,可以说是类似情况多得很,只要打开《论语》,认真阅读,便不难发现。原因是,那时的中国文字只有几千字,与现在的几万个字无法相比较,因此,在汉字不够用的情况下,才出现了一字多用,一字多义,以满足表达语言的需要。
《论语》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的散文作品,形式上有问有答,有自白,文字简练生动,包涵哲理,堪称世界文化宝库中弥足珍贵的瑰宝,至今光彩犹存。只要稍微留一点儿心,就不难发现,《论语》中的名句箴言,有的制成了标语悬挂,有的雕刻在石壁墙上,有的写成了条幅挂在屋中最为显眼的地方。有多少书法家挥毫泼墨,用的是《论语》当中的名言,有多少人信奉的座右铭是摘自《论语》里面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言而有信”“和为贵”“温故而知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随处可见,举不胜举。在今天,《论语》中的至理名言,仍是修身、养性、克己、齐家、创业不可或缺的参照标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次中外文对照版的《论语》,不仅中文版是最权威的版本,译文也是当今最具权威的版本,译者全是这方面的资深专家学者,可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诵读和研究,提供最为可靠的版本。相信通过中外文对照版的《论语》的出版发行,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在广大的读者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也衷心希望,通过《论语》的出版发行,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学,越来越普及,使《论语》的思想精华得到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与倡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