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东教育出版社! [请登录] 新用户? [免费注册]
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教育出版社 > 书摘书评



诗意的纪念
——读安德明著《飞鸿遗影——钟敬文传》
李惠芳

捧读安德明君满含深情的新著《飞鸿遗影——钟敬文传》,心里升起无限的感动!传记不好写,名人的传记更难写。因为名人的生平、功业为众人所瞩目,研究者也很多,要写出新意而又不离传主的真实历史,谈何容易。

钟敬文先生是学界泰斗、一代宗师,有关他的生平、思想及贡献,不但可求证于先生各个时期留下的珍贵著述,也见诸不少学人的评介及研究成果。然而,即便如此,我也还是觉得,这本《飞鸿遗影》,依然是无可取代的。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对先生“诗性人生”的深刻认知、通透了悟和精辟的阐释。

很多人都知道钟老爱写诗,也知道先生曾对人说过他的墓铭最好写上“诗人钟敬文”。不过,多数时候大家会觉得这是先生于民俗学、民间文学学术研究之余的一种从小养成的个人爱好,“铭文”也许是对这种爱好表达的极致吧。

可是,安德明的视线和思考却并未停留于此。先生毕生致力的是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事业,何以会对诗如此钟情、眷恋一生?他在先生身边求学问道十余年,耳濡目染,身历心感,特别是在用心研究了先生一生的际遇及先生的学问人生之后,他终于发现,先生之于诗,已经远远不是一般所理解的只是一种个人的文学爱好,先生所说的“诗人”这个字眼,其实还有“更加丰富、深刻的内涵”(作者语)。

作者充分注意到,钟老一生爱诗,从开蒙到辞世,终其一生,诗是他须臾不曾分离的最忠实的伴侣。在先生那里,读诗是一种赏心乐事,写诗是最自然的表达方式。1943年,先生在《我与诗——〈脚印〉自序》中曾经这样说过:“诗,这位生平的密友,到底曾给我什么呢?简要地说来,她锻炼了我的智慧,开拓了我的思想和感情的境地。她教我怎样地观看人生和尊重人生。她教我怎样理会自然和赏鉴自然。她教我爱,教我恨,教我忍耐,教我梦想……她是我的逻辑,我的哲学,她是我实用的社会学和伦理学。她使我在艰难的生活经历中能够翘然自立而举步向前!”我觉得,安德明真正是读懂了先生的心语!

《飞鸿遗影》以客观、翔实的史料,以敏锐、用心的体察,纵览了先生一生的“旅迹与心迹”之后,真切而又雄辩地告诉我们:对先生而言,“诗人”早已不是一种职业或角色的标志,确切地说,它更是“一种生存的模式,一种人生的境界”,“是一种人生理念和人生实践,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奋斗精神,一种伟大的人品,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宽广博大的胸怀”(作者语)。这些精辟的论述,让我们再次重新读懂先生。

钟老一生,虽然历尽风雨,可无论何时,无论在怎样艰险的环境中,他始终都会让自己保有“一种英雄主义的情怀,一种为了实现某个崇高的目标而执着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作者语)。这是先生所认定的“诗人”必须要有的素质,也是钟敬文之有别于任何其他民俗学前辈学者的独特之处。

人是真的需要一点精神的!先生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他为发扬光大民间文化事业而矢志不渝的、无私的献身精神!《飞鸿遗影——钟敬文传》在引领我们重温先生的生平、功业的同时,更让我们时时感受到那种一以贯之的浓浓诗情。这是为“诗人钟敬文”立下的一块心碑,一份永远的、诗意的纪念!

钟老有知,应该含笑九泉!

返回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读者答疑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