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是杰克·坎菲尔和马克·汉森的发明,近5年来则成了国内出版业刻意追求的品牌概念。当国人普遍为一日三餐里的营养不均而担忧的时候,市场便投其所好地推出“黄金搭档”;同样当人们感到精神匮乏和心灵营养不良的时候,市场就雪中送炭般地推出一碗“心灵鸡汤”或“一杯安慰”。当我们发现下一代人的心灵同样渴求滋补的时候,为成年人的灵魂健康而舶来的“鸡汤”是否也满足未成年人的胃口?这个问题不能由未成年人自己来回答,而必须由担负着儿童道德启蒙义务的成年人来回答。其实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将导致我们为人父母者进一步面对如下问题:
为人父母的成年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未成年人的生命?我们要用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去影响和教导我们的小生命呢?孩子的生命是用来填充大人的不足和希望,还是大人只是一位同行者、一位导航员或者孩子的避风港呢?或许我们真的需要一本为孩子写的“心灵鸡汤”,它可以帮助大人们在与孩子共享“鸡汤”的过程中慢慢领悟未成年人教育的真谛。山东教育出版社新推出的儿童插图励志书《天下英雄出少年》,用精美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演绎古今中外百余位杰出人物的一段引人入胜的少年成长经历,让小读者从他们可以效仿的榜样身上领悟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志向、追求和行为方式,促成他们基本道德观念的完善。大人们在指导孩子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将会发现,本书的确是一部既滋养未成年人心灵,又能转变“大人们”的未成年人教育观的“中式心灵鸡汤”。
儿童心理学认为,榜样对儿童道德品格的养成具有无穷的影响力量。榜样甚至充当了儿童心目中的准则,他们会以此来评价自己与他人,并借此逐渐形成自己的态度体系和行为习惯,成为性格形成的重要基础。《天下英雄出少年》为小读者们树立了104位少年英雄的榜样,这些榜样的典范性完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中绝大部分榜样事例在少年英雄生活的时代甚至具有“后喻”的价值(即具有教育同时代成年人的价值)。这些事例中既有象孔融让梨、铁杵磨针、华盛顿与樱桃树等一类为人们所耳熟能详的故事,也有象恩格斯的秘密、高尔基装蛋糕、诸葛亮拜师等鲜为人知的少年英雄佳话。作者有意将104例故事按照其教育意义侧重点的不同分成7大类,以便于小读者自己辨识或由家长启发后领会故事所揭示的道德品质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增强榜样学习和模仿的针对性。
本书中的全部事例都简洁清晰,洞彻内心,直接唤醒孩子们的道德感。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帮助未成年人尽早养成为人类普遍接受的良知是每一位成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有阅读能力的儿童自然可以独立地去领悟书中所要传达的道德内容,没有阅读能力的儿童也可以通过成年人的讲述逐渐体会生动故事背后的道德蕴涵。但有一点需要提醒大人,在向孩子讲述本书故事的时候,应以非功利的心态对待故事所传达的道德准则,不是把它们视为项链上的珠玑和阳台上的盆花加以占有和欣赏,而是重在传授如何把它们转化为人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置身于这些篇章中,仿佛回到了一个毫不怀疑孩子的道德觉悟,把孩子视为一种精神存在的时代,一个把教育的中心任务看作是美德教育的时代,一个把道德看作最高真实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对于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本书无疑是一道颐养灵魂的“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