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东教育出版社! [请登录] 新用户? [免费注册]
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教育出版社 > 书摘书评



中国家族教育的开创之作
——读《中国家族教育》
吴宪

在中国古代,家族教育是每一个人除了家庭教育之外的最直接的最基层的不可替代、不可逾越、不可脱离的社会教育,它是将文化教育、理论教育、道德教育、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是中国古代主要的教育方式之一,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对中国社会的文明行程均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故,济南大学副校长党明德教授主持了国家教育十五规划课题——《中国古代的家族教育及其对当代的启示》,该课题对中国古代家族教育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入细致地考察研究,并最终形成长达近50万字的论著《中国家族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版)。作者本着严谨求实、以古喻今的精神,试图通过对家族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纵横上下的比较研究,得出对现实有益的结论,希冀对当代教育有所启示,该论著堪称我国学术界系统论述家族教育的开创之作。  掩卷思考,该论著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体例新颖,论述严谨。全书按照由宏观到微观,由理论到实践的思路进行设计,分综论、分论和个案研究三个部分,既相互贯通,又自成一体,可谓体例新颖,论述严谨。该书在综论部分,首先从总体上论述了家族教育产生的环境和氛围以及演进的历程,对家族教育的主要形式——宗族义塾和家训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泛家族”的角度看,师法也是家法,所以又对家族教育的重要传授形式师法与家法进行了探讨。礼仪教育是古代家族教育的核心内容,选官文化和地域文化也是影响家族教育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因此,对上述问题也做了专门论述。在分论部分对八个类型的家族教育作了剖析,指出了其特点和规律。所剖析的八类家族分别是:帝王之家、文臣之家、武将之家、商贾之家、古代幼儿、古代妇女、少数民族和技艺之家,从八个类型的选择上看,既注意了代表性和概括性,又注意了规律的总结。此外,个案的选择也极具特点,从古代文化家族的典型代表眉山苏氏、桐城张氏、新城王氏,到晚清家族制变化中的代表康有为,再到中国最典型的官办族塾曲阜四氏学,进而到工艺传承的代表潍坊风筝等都进行了梳理探悉。不止于此,作者还从“泛家族”的角度探讨了顾颉刚学术思想形成的师承与家学渊源,并对黄山楹联和清代寡母抚孤两个传承事项做了探究。

第二是把命脉传承作为本书的主线。对于中国文化的命脉很少见到有精辟的论述,但照西方人把基督教看成是维系欧洲文化命脉的功臣的说法,作者认为把儒家文化看成是维系中国文化命脉的功臣也不为之过。所以本书首篇论述了“家齐国治天下平”的封建社会统治之道以及与家族教育的关系,接着在“家族教育的历史演进”篇特别论述了经学、技艺传承与家风培养是中国家族教这个要目,尔后,在综论诸篇几乎就围绕两大要目的教育而展开的,在分论篇和个案篇还得出了许多关乎命脉传承的结论,如“文臣之家的教育具有影响地域和民风的作用”、“儒家的传统在武将之家的教育中仍居于核心地位”、 “诗文传家、贯通经史是宋代眉山苏氏的昌盛之道”“读文贵在精纯,做人安身立命是桐城张氏家族的昌盛之道”、“科举、才艺、文武并重是新城王氏的昌盛之道”等等。 

第三是注意运用新理论,挖掘新资料。作者注意运用文化的进化、播化和涵化等传承理论来指导研究,对任何一个文化事项的把握,都注意了从文化动态发展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如对潍坊风筝工艺传承特别注意了对其发展阶段的论述;在对曲阜四氏学的挖掘中特别注意了从孔氏学向三氏学、四氏学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学生待遇的变化的记述;在少数民族的家族教育中特别强调了汉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家族教育的影响;在近代家族教育变革中特别强调了外国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等等。同时,该论著还注意挖掘新资料,作者在前言中说:“家族教育是人们进行教育的原生状态”。原生性和原始性既决定了直接资料的缺憾,又决定了反映这方面内容的东西多通过民俗与民间文学中折射出来,所以,该书也在“宗族塾学”、“师法、家法和师徒相承”、“技艺之家的家族教育”等篇大胆引用民俗学与民间文学资料来论述或说明问题,这也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 

第四拓宽研究视野,开辟研究领域。作者在“宗族塾学”、“师法、家法与师徒相承”、“技艺之家的家族教育”、“潍坊风筝的工艺传承研究” 、“曲阜四氏学考”、“从师承家学谈顾颉刚学术成就的形成”等篇中注意拓宽研究视野,从泛家族的角度去观察、去挖掘,采用拟家族的形式来撰写,使人耳目一新。由于中国社会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家族化的过程,所以存在着普遍的泛家族主义的文化观念。由于家族有延续、团结的义务,同家族的人又具有名誉和利益相关的约束力,所以自古以来的师徒之间、帮会成员之间都用类似于家族式的关系来约束和管理,这就是泛家族的典型,直到今天,我们还常常用爱校如家、革命大家庭、军民一家来歌颂团结或事业心,这也是泛家族的影响。从理论上讲,泛家族的主要表现是将家族结构形态和运作原则、将家族中的伦理关系、将家族生活中为人处世的观念与行为概化到家族以外的团体或组织中,应该说,这是一种新的研究视野。此外,本书还对非物质文化事项这一新领域进行了专门研究。《潍坊风筝的工艺传承研究》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事项的专门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近几年提出的新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发18号文提出了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个研究虽然是初步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开拓性。

上述四个方面,可以说是该书的最大特色,也是独到创新之处。该书问世后,肯定会对中国教育文化的研究有一定促进作用,也能够促使人们用文化的眼光去观察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但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其又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遗憾,正如作者所言:“由于我们对家族个案的研究尚不太多,在总结规律时,难免保证一一准确。”尽管如此,还是瑕不掩瑜,因为这部论著无论是在学理探究上,还是在对当今中国教育的启迪上,都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返回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读者答疑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