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东教育出版社! [请登录] 新用户? [免费注册]
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教育出版社 > 书摘书评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获奖感言
朱晓晨

得知《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九卷)获得第二届中国政府出版奖 的消息,作为该书的责编,除了欣喜,还有一点意外,但又在意料之中。要说意外 ,是因为《评传》是一部再版书,它的初版是在二十多年前的1985—1989年,这一届出版奖的评选对再版书虽没有入围限制,但在最后的评选中再版书与初版书在评选尺度上是否相同我们难以料定;要说在意料之中,是因为对该书的学术价值有足够的信心,它毋庸置疑是一部集中了上世纪我国几代古代文学研究著名学人研究成果,极具学术性、权威性的大制作,而且收入书中的三百四十余篇评传文章全部是专家学者的原创之作,是特约为该书撰写的新作,而不是旧有文章的新编。获得政府出版奖当然是对一部书的极高肯定,然而图书能不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能不能给后人以学术文化的滋养和启迪,给学术文化积累以贡献才是对其价值最根本、最有说服力的肯定,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九卷)》在二十几年的中1版、2版(1997年)、3版(2009年),在学术文化书籍出版难,精品书少,读者需求日渐萎缩的今天显得尤其可贵,如此说来,它的获奖就在情理之中了。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的成功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一是抓住了好时机,二是请到了合适的编者,三是约请了一批全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最权威专家撰稿。《评传》初版在1985—1989年,而组织编写工作则早在1980年就开始了。这正是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的时候,文化、教育、出版行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学术界也爆发出求实、开拓、创新的高涨热情。几代文学研究学人的学术积累、沉淀须要出版人去挖掘、抢救。我们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组织了《评传》的编写。其实,对此书付出最大心血的当属该书的编者——我的老师山东大学吕慧鹃教授、刘波教授、卢达教授,尤其是吕慧鹃教授的开创和推动之功功不可没。她时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所长,上世纪60年代曾参加国家教育部主持的全国高校文科教材的编写工作,与文科著名学者曾经共事并保持广泛的联系,这就使得约请名家撰稿成为了可能。当年一批仍健在的学术名家如朱东润、姜亮夫、萧涤非、钱仲联、程千帆、季镇淮、唐圭璋、周振甫等,都欣然为此书撰写了评传文章,而且大多是自己终其一生研究的精华所在,如姜亮夫先生的屈原研究,萧涤非先生的杜甫研究,唐圭璋先生的宋代词人研究等。约到了这些名家撰稿,就是站到了学术的高地,他们深厚的学养,厚重的学术积累和严谨的治学,使得该书从起始阶段就赢在了起跑线上,有了学术价值和质量的保证;加之编写策划、组织工作的缜密及后来一系列编审工作及时跟上,如1981年在青岛召开了有程千帆、季镇淮、周振甫、陈贻焮、廖仲安等名家参加的样稿审稿会,1982年在北京召开了书稿审定会,使书稿的完成、编辑加工、校对等得以及时顺利进行。如今想来,也只有在当时,能够做到将全国此领域里的名家悉数请出为一部书分别写作单篇文章结集出版;一部书中云集了这么多如雷贯耳的名字,把他们的经典学术集中保留下来是何等珍贵和有意义!也正是由于该书的权威性、学术性,在编写之初,即得到当时国家教育部教材司的积极肯定,被列为全国高校文科教学参考书,给我们的编写工作以极大的支持。

在《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获得第二届中国政府出版奖的时候,想到那么多名家为此书的编写付出了心血,有不少前辈学人今天已看不到此书的获奖,心生感念与缅怀之情 !其实,此书在再版时自己也没想到还会有获奖的机会,只是因为第2版的图书已经售罄,此书仍然有学术需求,也希望将精品图书保留下来,出版社才启动了再版计划。在此次评奖的申报阶段,能够把这套再版书推荐上去,自己也是始料未及,但却反映了教育出版社领导的慧眼。

巧合的是,《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是我从事出版编辑后编辑的第一部大部头著作,而该书再版的2009年,恰是我因为出版改制而提前退休的一年。这样说来,此书的出版、再版竟然是贯穿了我出版从业生涯的始与终。此书的获奖,也算是为我的编辑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编辑此书,我学到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应该感谢的也很多……

该书获奖之际,想起了作者之一的季镇淮老先生(北大教授,时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在该书出版时讲到的“我相信此书是会流传下去的”这句话,真是一语中的!

返回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读者答疑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