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东教育出版社! [请登录] 新用户? [免费注册]
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教育出版社 > 书摘书评



为经典学习插上翅膀

杨朝明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08日   20 版)

孔子研究院刘续兵研究员主编的“国学经典音注”丛书(含《〈大学〉〈中庸〉正音释读》《〈论语〉正音释读》《〈孟子〉正音释读》《〈诗经〉正音释读》《〈道德经〉正音释读》六部经典五部著作)问世,得到专家学者们的肯定,受到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追捧,可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用力之作,更是有别于同质化丛书的创新之作。

切中要典,选准善本。此丛书选择《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道德经》等六部最具基础性的典籍进行“正音释读”,可谓是择取了“经典中的经典、精华中的精华”,找准了传统文化的“要典”与“切入口”,探索了一条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直接、便捷、有效的方式与途径。丛书以传统权威版本为底本,参照其他传世文献,细致校勘,给读者提供了准确无误的学习文本。其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底本,《诗经》以《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正义》为底本,《道德经》采用王弼注本为底本;同时适当参考了其他传世文献,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认真校勘,对改订之处均做注释说明。繁简字转化时保留了部分常用的古汉语字词,其中一些不常用的生僻字仍然按底本予以保留。这样,既能更好地展现权威版本的原貌,力求做到文本的准确无误,又能让读者近距离接触原典,感悟传统文化的真谛。

慎正音读,重释字(词)义。该丛书谨慎正音读、慎重释字(词)义,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文本,深刻体会经典的内在精神,为诵读经典奠定训诂学基础。戴震在《与是仲明论学书》中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渐。”只有弄懂了每个字,才能“通其词,通其道”。“正读音”是“通其字词”的前提,更是“通其道”的基础。丛书编者汲取了历史上注疏经典的经验做法,尤其是参考和借鉴朱熹《四书集注》正音读、重释义的注解方法,首先将每个字的读音标注清楚,让读者正确掌握读音,以便帮助理解字词之义。北宋二程认为,读《论语》“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但在“晓其文义”前,还是要先正读音。如丛书编者在《〈大学〉〈中庸〉正音释读》一书中,就参考了朱熹《四书集注》《四书或问》、真德秀《四书集编》、陈澔《礼记集说》、李贽《四书评》、钱穆《四书释义》等数十种著作以及中华书局、齐鲁书社等出版的有关音注版本,对一字多音、读音不好确定的字,查找历史权威资料,同时结合现代读音,进行反复推敲,确定最佳读音。该丛书重点纠正以往一些版本的读音错误,扫描封底二维码,可以听到专业播音员的正确诵读,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领会经典的思想观念。

该丛书没有对原文予以大面积的翻译,只对难字、难词、难句进行了简洁注释。字词注释讲求“精炼、准确、易懂”,尤其对某些有多种解释的字词,在给出编注者的理解后,也适当提供其他“说法”,供读者参考,以便留有思考的空间。

领以导言,引以章旨。除“总序”之外,该丛书对每部经典都设有“导言”,对经典的作者、成书、注疏、价值等问题做总体概括介绍,使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与认识。如《大学》对“大学”与“小学”、“大学”与“大人”、《大学》与曾子、《大学》与道统、《大学》与朱子等核心问题的分析,《中庸》对其作者、流传、结构、思想等的介绍,《论语》对其书名由来、内容、编撰者、成书时间、版本流传等问题的论述,《孟子》对其成书过程、主要思想、推荐读法等问题的思考,《诗经》对其“源”与“流”、“诗”与“诗三百”、孔子与“诗三百”、“诗三百”与《诗经》、《诗经》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等内容的梳理,《道德经》对其研究现状、核心概念、政治哲学、生命哲学及其对后世影响的解读,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重点来介绍经典,让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丛书对每部经典的每一篇章都设有“章旨”,以便让读者对经典的每一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理解与把握。“章旨”综述篇章大意,论述相关章节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内容义理,帮助读者理解经典,同时也引导读者带着问题去诵读,帮助提高阅读学习效率。总之,通过导言、章旨让读者对经典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理解,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增强学习兴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取得学以致用的效果。

学思结合,切问近思。该丛书在让读者掌握正确的读音、准确简洁理解字词之意的同时,还为读者提出诵读学习经典的方法,即学思结合、切问近思。该丛书认为读经典必须读原著,通过自己领悟经典,才可从经典中获得自足。并不是说不能看他人的翻译和注解,这与读原著相比,是第二位的工作。如果只是通过他人的翻译和诠释来学习经典,尽管可以较便捷地了解经典的内容和思想,却容易人云亦云,亦不可与经典达到心灵的契合。该丛书编者认为,要人读经典,就应像二程要人读《论语》一样,“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

该丛书编者提醒读者诵读学习经典应做到“切问而近思”,结合自身情况细细体察经典。《论语·子张》记载子夏的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求仁是这样,读经典也是如此。如二程说:“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并且“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如果读者能把经典中的疑问当成自己的疑问,把孔子对弟子说的话当成对自己说的话,深深记在心里,同时通过“切己”即自身的思考与体察,就会慢慢理解孔子“作经之意”,参悟出《论语》核心思想。读其他经典亦应如此。

返回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读者答疑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