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书文
英雄的事迹可能因时间的消逝而淡出普通人的聚焦点,但英雄的精神却随着岁月的累积而更加熠熠生辉。2024年是对口援藏的 30周年,也是新中国“最美奋斗者”、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因公殉职 30周年。在这个节点上,推出《雪线上的奔布拉——我给孔繁森当翻译》一书很有纪念意义。通读全书,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孔繁森”。
本书字里行间弥漫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大家都知道孔繁森在阿里的经历,但很少有人知道孔繁森援藏第一站在岗巴。自称老西藏的在藏干部去岗巴出差,宁愿午夜返回也不愿住在那边,因为高原反应太强烈,夜晚睡不着觉,可想而知记者去了更是受不了。孔繁森的这段经历和事迹媒体罕有报道,尤其是孔繁森的藏语翻译阿旺曲尼与孔繁森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让人感动。在担任孔繁森藏语翻译的两年多的时间里,阿旺曲尼陪同孔繁森上高山牧场,下田间地头,骑马在风雪中奔波,跑遍了岗巴县辖区每个乡镇、每个村,正是这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孔繁森的精神深深感染着他。他常说“跟孔繁森书记工作的两年,虽然辛苦但却充实快乐,那是我一生中最最难忘的经历,也学到了共产党人身上特有的品格”。这本书,通过阿旺曲尼之口,把孔繁森最初援藏的事迹展现在世人面前,有难得的史料价值。
这是一本走心的致敬之书。孔繁森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光辉名字,写孔繁森事迹的书籍不少,但是从一个藏族人特别是藏语翻译的视角写,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作为孔繁森第一任秘书、翻译兼警卫,与孔繁森朝夕相处近三年,在海拔 4700米的生命禁区,兄弟般相伴、相识、相知的经历,极其珍贵,孔繁森和阿旺曲尼两人成就了一段藏汉一家亲的佳话。他们是战友、是同事、是知己,更像超越了血缘和民族的患难兄弟。书中的许多传神细节,很感人。
这本书著者署名是“阿旺曲尼”,但背后是一个创作团队,可以说,凝结了一个创作团队的集体智慧。本书创作团队赴西藏拉萨、日喀则、岗巴等地实地采访,用心、用情、用力贴近孔繁森和阿旺曲尼,他们翻阅了阿旺曲尼大量的读书笔记、讲话稿、个人总结、演讲视频、新闻报道等,了解阿旺曲尼的生活习惯和处事风格,采访了阿旺曲尼的老同事和家人。阿旺曲尼亲历的点点滴滴,通过本书创作团队的精心组织、还原、补充,特别是在基本事实基础上,采用了文学的手法,让孔繁森的形象更加丰满、让孔繁森的精神展示得更加充分。本书编辑后记中说 :“他们不搞资料堆砌,不搞事迹罗列,反复提炼、挖掘、整合,力求细节接地气、情节冒热气、故事有烟火气,做到文字有温度、有筋骨。”编辑的评价是比较准确的。
当事人阿旺曲尼和创作团队一起完成一部作品,从报告文学创作上说,也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看完这本书,我想起著名作家孙犁说的话 :“彩云流散了,留在记忆里的,仍是彩云 ;莺歌远去了,留在耳边的还是莺歌。”我相信这是真的。孔繁森在阿旺曲尼心里活着,他也活在我们心里。
刊于:出版人 | 2024年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