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东教育出版社! [请登录] 新用户? [免费注册]
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山东教育出版社> 教育教学> 教材> 教材培训> 教法探讨
教育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教材·教辅

直观性教具在透视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5/1/6 8:15:06 作者: 编辑: 来源: 浏览次数:(42846)

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 刘振敏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利用直观性教具,“寓教于趣”,化难为易,深化课题,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基本形体的透视变化规律,掌握正确的造型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全面、深刻、理性地感知形体结构,提高他们的造型表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直观 教具 透视 体验

透视学是研究从一个视点观察物体时产生的形变规律的科学。它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知识之一。(《美术》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 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版,P96)基础透视是美术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也是绘画造型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基本形体的透视变化规律,掌握正确的造型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全面、深刻、理性地感知形体结构,提高他们的造型表现能力。不过,基础透视概念繁多、抽象,难于理解,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执行难度很大。但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针对每个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巧妙地利用不同的直观性教具辅助学习透视知识,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轻松解决教学难题。

一、利用直观性教具,“寓教于趣”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主观意识较强,情感色彩也较浓。在造型上,他们虽已具备了概括提炼的本领,但对客观事物的外形不作精细的刻画,因为他们常常以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来代替自己的视觉,经过教师的指导,还是能注意到形象的高宽比例和远近大小。另外,他们对新异事物充满好奇心,只要教师注意保护并利用他们的好奇心,通过正确引导就会将其转化为对知识热烈探求的欲望。所以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实施透视教学,但无须讲述太多的透视理论,重在感知、体会近大远小的现象,在描绘物象时也不应做过高的要求。另外,在具体的感知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该阶段学生的特点,采用最简单、有趣的直观性教具。如让学生通过教室的窗子向外望,启发他们明白小小的窗户,却容得下大片的景物,就是透视的一个最根本的规律——“近大远小”的现象,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将看到的众多立体景物生动地表现在一张小小的纸上。

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学生喜爱并常见的具有明显透视现象的图片,让他们明白原来透视现象随处可见(图一),并可以运用它创造许多奇妙的现象,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图一 这些图片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低年级学生喜爱的。他们既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透视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将一些学生们熟视无睹的透视想象制作成简易教具,引导他们观察、想象,同样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图二)。

总之,“寓教于趣”,巧妙地运用直观性教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是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透视教学的关键和目的。

图二 此图是由我们平时开启门窗的现象而联想制作的简易直观性教具,它可以使学生轻松观察到近大远小的现象。

二、利用直观性教具,化难为易

中年级的学生在绘画方面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但他们的绘画水平呈不稳定状态。“他们逐渐能够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开始考虑他人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他们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因果关系和内部依存性的理解刚刚开始,逐渐形成了群体内部一起工作的能力。这一年龄的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深,早年的绘画表现方式(图式化的表证)不再能够满足儿童表达世界的需要了。”([美]Cathy A. Malchiodi著,李晓庆译、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北京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P116)学生开始摆脱图式表征,注重对主观经验的阐释,能注意到教师讲授的透视知识,并开始对透视画法进行尝试,用于绘画表现的线条已经越来越接近对客观现实的感受。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又有一定的积极性,由于观察力和分析判断力以及他们所掌握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局限,还不能正确理解和表现较复杂的物体,这是本阶段学生美术学习的一个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扩大学生的美术知识视野和提高绘画技能。

因此,中年级学生应在感知现实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现象和原理。但在具体的传授过程中,怎样使学生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是个难点。而生活中许多鲜活的实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透视教学中的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果我们将这两种透视的基本特点加以归纳,再加上对生活中实物的直观现象进行分析,就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倘若我们不展示给学生,学生却很难自觉地注意到。如图三、图四所示:同样是路和它周围的景物,如果我们将视点放在不同的位置,再将他们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示意图相比较,这些常见的生活场景,就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透视的基本现象和原理。

图三、平行透视的讲解步骤图:

平行透视的基本特点:A、有一个面正对着写生者;B、只有一个消失点;C、写生者正对着的面形状不变。

平行透视就如同我们站在一条笔直的大路的中央,向远处眺望:路越来越窄,两边的树也越来越矮小,直到它们一起消失到远方的一点。

图四  成角透视知识讲解步骤图

成角透视的基本特点:A、有一个角正对着写生者;B、有两个消失点;C、相应的面和边线呈一定的角度。

成角透视如同我们站在一个岔路口,向其中的一条路看去,路与两边的景物都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到一点;另一条路也是一样,只是它们另有一个消失点。

三、利用直观性教具,深化课题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发展,思维形式由具象思维逐渐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明显增强。随着写实倾向的不断发展,他们逐渐开始尝试表现自然景物。为了适应本阶段学生的需要,必须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并进一步学习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及三点透视在实际绘画过程中的运用。但讲述透视知识切忌从概念到概念,重在理论与绘画实践相结合,图示与直观教具相结合,把理论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使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基本规律。

以“原线”与“变线”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用一支铅笔、一幅三角板和几幅简单的风景透视图为教具进行演示介绍。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凡是和画面平行的线都是原线”,“凡是平行于画面,垂直于地面的线,不论远近都是垂直的”,“原线”之所以称作原线,是因为它与画面的角度始终都是不变的;并让学生举出现实中的此类例子。然后,再以一块玻璃板为道具,告诉学生“玻璃板就如同一幅画面,我们将透过它看到的景物描绘在它上面就能够真实地记录自然中客观存在的透视现象。”学生弄清了思路,在实际尝试中获得了体验。

在风景写生中,成角透视与平行透视往往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之中,造成学生视觉上的混乱和操作上的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同样可以采用直观性教具加以解决。将几个不同大小的长方体按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的方式组合摆放,就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并思考风景写生中类似情况的透视关系,以及处理方法。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感知得越好,学习效果和记忆效果就越好,概念的形成越清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者接触各种不同学习材料的先后顺序,对于完成学习任务具有直接的影响。教学应该通过对经验的呈现(如图片、电视)以及通过符号的表现(如文字),从直接学习入手。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美术教育学,P115)。因此,在讲授透视知识时,我们应依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既遵循透视的基本法则与规律,又不拘泥于成法,尽量直观通俗。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读者答疑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