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东教育出版社! [请登录] 新用户? [免费注册]
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山东教育出版社> 教育教学> 教材> 教材培训> 专家解读
教育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教材·教辅

《有趣的汉字》(美术一下第二十课)教材分析

发表时间:2013/2/25 9:05:04 作者: 编辑: 来源: 浏览次数:(5615)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它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载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并且由它派生出了书法、篆刻等独特的艺术。本课以中国汉字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历程,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通过引导学生使用传统工具,在笔墨游戏中感受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魅力,调动学生想象、创新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

象形文字源自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教材页面中提供了一些我们非常熟悉的“日”“月”“水”“川”等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和对应的实景图片。教师可通过对比欣赏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象形文字描摹实物、表意象征的特点。

按照课本上的“学习提示”,本课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可分两个阶段进行:

首先是“说一说”,请学生欣赏象形文字,猜一猜这些字是什么字,比一比它们与实物有哪些不同。比较象形文字和实物之间的区别时应关注学生对汉字丰富形象内涵和细节变化的观察和感受,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为体验阶段“试一试”做准备。

然后是“试一试”,指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象形文字写下来,然后根据情境编排组织成一幅画面,还可自编象形文字创作出富有艺术感的抽象作品。在这一阶段,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尚难做到正确和熟练使用毛笔等传统工具,所以,对工具的使用方法不必太苛求,对文字书写是否规范也不必太在意,可将重点放在墨色浓淡变化及画面构成中的疏密关系处理上,同时对学生作画行为和卫生习惯给予强调和关注。

课本第42页下端,左图是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的局部,右图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鱼纹盆。第43页上端“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图形”拓片的出现,旨在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线索,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选用相关素材进行拓展延伸。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读者答疑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