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东教育出版社! [请登录] 新用户? [免费注册]
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山东教育出版社> 教育教学> 教材> 教材培训> 专家解读
教育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教材·教辅

《小精灵》(美术一下十一课)教材分析

发表时间:2013/2/25 9:01:21 作者: 编辑: 来源: 浏览次数:(3352)

教材以儿童喜欢的“小精灵”形象为切入点,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小精灵”与真实形象以及不同“小精灵”之间的区别后,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利用彩笔或彩泥,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形象生动的“小精灵”作品。应引导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创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

按照课本上的“学习提示”,本课教学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可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想一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小精灵”的样子和特点,逐渐形成和勾勒出自己心目中的“小精灵”形象;其次是“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地用彩笔、彩泥等工具材料将自己想象中的“小精灵”形象表现出来;最后是“说一说”,可指导学生为自己创造出的“小精灵”编一个精彩的故事,把全体同学带入一个“小精灵”的世界。

上述第一阶段,要将问题围绕和集中在能够启迪学生思维和想象方面。第一个问题可参照课本中的提问:我是“小精灵”,猜猜我长什么样?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形成对“小精灵”的基本认识,即“小精灵”是人们创造出来的、真实生活中可能并不存在的形象,而且每个人心中的“小精灵”形象是不同的。然后,结合课本图例,在欣赏和比较艺术家笔下的“小精灵”的过程中,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小精灵”与真实形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不同“小精灵”之间的区别又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将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形成和明确自己心目中的“小精灵”形象,为下一步进入“试一试”和“说一说”阶段奠定基础。进入“试一试”阶段后,教师可根据孩子们好玩好动的天性,充分利用橡皮泥色彩艳丽、可塑性强的特点,通过捏、搓、按、压、团等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引导学生用橡皮泥制作“小精灵”。第三阶段“说一说”,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描述“小精灵”的外形特点和性格特征,为它编创一个精彩的故事,用更立体的方式呈现自己创作的“小精灵”形象。

课本中提供了一组“盒子小精灵”“水精灵”“水果小精灵”等 “小精灵”玩具图片,其目的是向学生说明艺术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和信心。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读者答疑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