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广而告之”
(陈文献)
一、范例导入
以“长安大学第一届图书文化节”的宣传海报或其他代表性的海报为例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海报中传递的信息,发现和总结海报的特点。
二、新授内容
1.海报的构成要素。
对比多幅海报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海报的构成要素。
2.海报设计的原则。
利用“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海报,引导学生说出各要素的选择和处理的特点。
(1)文字:①标题文字即海报的主题文字,必须醒目、简洁,字体的选择和编排应根据活动的需要作艺术化的处理;②辅助性文字是对标题的具体说明,一般需要写明活动的地点、时间及主要内容。
(2)图形的位置和比例在海报中一般比较重要,图形的选择应呼应主题且构思新颖。
(3)色彩应醒目,常用对比色,以增强视觉冲击力。
3.海报的创意设计。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海报知识,分析优秀海报作品构思、处理等的独到之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4.海报的制作方式。
通过欣赏大量优秀海报作品,了解优秀海报制作方式——计算机制作、手绘制作。
三、实践练习
用手绘的方式为学校艺术节设计一张创意独特的海报。
1.说创意思路。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并通过讨论完善自己的创意思路。
教师辅助总结,让学生了解海报设计的具体设计步骤。
2.画创意海报。
把创意想法表现出来。(要求:构图合理、完整,主题明确)
四、展示评价
1.四人小组展示交流,进行自评和互评。
2.教师点评部分作业,巩固本课知识。
五、拓展提升
出示几幅能引发深层次思考的公益海报,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的含义,向学生渗透爱的教育,进行德育感化。
第2课 盛情邀约
(陈文献)
一、动画导入
播放动画经典故事《森林音乐会》,请学生思考:小动物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音乐会的消息的?进而导入本课课题:盛情邀约——请柬的设计。
二、新授内容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环节一】了解并掌握请柬的内容、意义、书写格式等基础知识。
1.请柬的意义。
(1)设问:举行活动为什么要送请柬呢?(引导学生说出请柬的意义)
小结:请柬又叫邀请函,也称请帖,是单位、团体或个人邀请有关人员出席隆重的会议、典礼等活动时发出的礼仪性书信。
(2)学校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就要召开了,同学们能否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张精美的请柬,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请柬的类型。
设问:同学们都知道,请柬来源于生活。那么,在生活当中,你都见过哪些类型的请柬?
(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请柬类型:结婚请柬、生日请柬、会议请柬、活动邀请函等,课件出示图片)
3.请柬的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各小组打开桌面信封,观察分析手中的请柬具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从请柬的类型、色彩、图案、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说出请柬的结构形式:单贴、双贴、组合贴)
4.请柬的内容。
结合请柬欣赏,总结出时间、地点、邀请人和被邀请人等相关内容。
5.请柬的书写格式。
出示两种不同书写格式的请柬,在观察和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请柬书写格式:横式写法和竖式写法。
拓展介绍: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片状,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阅读。所以,书写也就形成自上而下、从右往左的顺序。后来,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随着中西文化的涌入、拼音文字与中文混写现象的增多,人们横向阅读和书写的习惯逐步养成,柬帖的书写也出现了横式。根据人们的喜好,竖式写法还常被运用在请柬上。
6.请柬作品欣赏。
课件出示3—5幅作品,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环节二】合作探究请柬的设计制作步骤。
1.小组合作分析手中的请柬,探究制作步骤。
2.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构思,确定活动主题和结构形式;(2)剪出衬底图形;(3)装饰美化;(4)写上请柬文字内容。
3.小组展示请柬,总结请柬的制作方法。(剪刻粘贴、绘制、电脑设计等)
【环节三】小组合作进行请柬的设计制作。
1.提出设计制作要求。
(1)为学校举办的校园艺术节设计一张请柬。
(2)可用绘画、剪刻粘贴等方法。
(3)内容要与形式统一,信息准确完整,书写格式规范。
(4)设计新颖,别出心裁,色彩搭配和谐。
(5)注意刀具安全,保持教室卫生。
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展示典型作业,指出优缺点以供借鉴。(播放背景音乐,展示以往学生优秀作品,自动切换)
【环节四】作业展示讲评。
1.组内互评,推选本组1—2件优秀作品。
2.班级小组展评,讲解设计思路及制作过程。
三、课堂小结
1.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请柬知识和制作技巧,总结精彩亮点和需改进之处,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2.老师总结教学情况。
四、知识拓展
运用计算机常用的应用程序——Windows中的“画图”或Photoshop软件等,设计制作请柬。
第3课 艺术魅力的展示
(孟庆娟 陈文献)
第1课时
一、游戏导入
课前让几个学生戴上面具,交换服装,伴着上课铃进教室,其他同学猜其姓名。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起学生探究面具的兴趣。
二、面具知识的介绍
1.引导学生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师生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和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点。
(4)现代面具的功能。
2.提问:现代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
思考交流:家居装饰、表演、狂欢节、物品的设计等。现代面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时常用的装饰。
三、讲解面具设计制作方法
按照以下步骤讲解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确定角色——选择材料——设计形象——剪裁部件——拼接组合——添加装饰——调整完成。
四、学生制作面具
在教师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进行设计与制作。
学生思考:
1.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运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或对比强烈)
3.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表演角色个性。
第2课时
1.分别以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本组设计好的节目,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为了使节目更生动,可以考虑分组准备音乐、旁白、服装、道具等。
2.发给每人一张评价表,对每组节目给予评价。
3.将全班同学的面具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同学评价。(从面具及表演两方面)
提问: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本课应体现“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学生的探究和体验。另外,在设计面具和表演节目环节,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流露及情感的表达。节目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