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东教育出版社! [请登录] 新用户? [免费注册]
公告:
教育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教材·教辅

《巧对印》(《美术》一下第十课)

王军喜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二、分析交流   

通过对称图片的欣赏分析,体会对称带来的美感:稳定、和谐、庄严、均衡、整齐。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对印作品,分析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教材第20页上的制作过程图,鼓励他们在纸上涂抹颜料尝试对印。

引导学生交流在拓印中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出主意。教师提示:什么情况下印得清晰?什么情况下印得不清晰甚至印不出来?教师可以针对这两个问题列举相关学生作品,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哪些物体适合用对印的方法来表现?除了书上的,你还能列举出哪些?

三、制作实践

1.教师示范。

操作示范时,教师要边讲解边与步骤图对照,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习惯。示范要做到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首先是将纸对折,折叠得是否精致、准确,直接关系到对印出来的对称效果是否精致、准确。

其次是调色,由于学生对颜料及水分的控制能力有差异,气候条件对作业效果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晴朗干燥的天气,颜料干得很快,动作稍慢一些就可能印不出来了,因此建议安排使用含水量适中的水粉画颜料。调色过程中尽量少加水,而且可将作业纸裁得稍小一些。

制作对印画时可先只用一种颜色,折合按压,立即展开观察效果,随后增加颜色品种,增加拓印次数,还可以变化按压方法。

教师在示范对印画时,还可采用透明胶纸代替白纸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过程,其效果则更神奇——折印时颜色的扩张变化通过透明的纸一目了然,全体学生都能看到。

2.学生作业。

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思考:画面中哪些部分是对印出来的?哪些部分是添画上去的?添画后的作品效果怎样?学生谈完感受,进入完成作业的操作实践环节。

在学生初步印完之后,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拿得远一点,看一看,想一想:“我印出来的东西像什么?”“对,我可以让它变成……”然后进行添画。构图有缺陷的,用添画来弥补;形象不清楚的,用添画使其清楚具体;色彩不丰富的,用添画来增添色彩……可以直接用笔画上去,添画的时候注意对称,也可以在对称轴的一边添画后再对印一次。如果天气特别干燥,建议指导学生用几次对印的方法来完成作业。

四、作业展评

组织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布置在作业展示板上,采用自评起始、互评为主、师评补充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

点评要点:

1.最初形的选定如何。

2.色彩是否搭配合理。

3.对印的效果好不好。

4.添画得是否巧妙。

5.最终的画面效果如何。

五、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谈谈对称图形带来的感受,另外,在对印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偶然的、奇妙的肌理效果,可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欣赏。

2.启发学生将自己的对印作品制成贺卡、纪念卡、礼品等,送给好朋友或师长。

3.提醒学生及时收拾整理,恢复教室整洁。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读者答疑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