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炜长篇小说《狮子崖》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7年01月17日
2017年1月11日,山东教育出版社在北京举行张炜长篇小说《狮子崖》新书发布暨研讨会。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周慧琳,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孙杏林,中国版协原副主席、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海飞,中国作协副主席、山东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张炜,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儿童文学理论家、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中国作协儿童委员会委员、儿童文学作家、资深出版人刘海栖,腾讯网文化中心总监张英,《文艺报》文学评论部主任刘颋, 青年批评家、《文艺报》新闻部主任李云雷及12家媒体记者等出席研讨会。
山东出版集团总编辑迟云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出版管理处处长刘子文,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业务部主任丁莉,明天出版社社长傅大伟,山东教育出版社社长刘东杰、总编辑陆炎等。
《狮子崖》是张炜失而复得的一部长篇儿童成长小说,初稿完成于1974年,可以说是他作为作家创作史、成长史的开始,如今经修改后首次成书出版。这部儿童小说正如他写作时的年龄——18岁,风华正茂的作者用一个纯净唯美带有幻想色彩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个特定时代的感知、对真善美的追寻和对大海的眷恋。
书中描写三个孩子为调查养殖场大花贝失踪事件登上神秘的狮子崖,调查大花贝跑滩的原因,育贝场老场长和民兵也由此抓住了大花贝的倒卖者。故事真实地再现了海边渔村儿童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并有大量海洋知识贯穿全书。作者在修改时特意保留了创作时的原有风貌,让今天的读者在字里行间寻找那个特定时代的痕迹,了解上个世纪的生活,感悟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丰富性。本书由资深出版人、儿童文学作家刘海栖作序,著名儿童文学专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方卫平述评,书中还附有作者答编辑问。
到场嘉宾展开关于作品的研讨,全方位解读《狮子崖》在张炜创作道路上的地位,分析《狮子崖》的文学价值和出版意义。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周慧琳用“少儿文学百花园中又一朵鲜花绽放”来表达自己阅读本书的欣喜之情。周司长从目前中国的形势、少儿读物创作层面和少儿出版层面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童书大时代产生的原因。在这样一个大时代,出版界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出版出更多的精品力作、传世之作、经典之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出版物。周司长希望作家与出版社密切合作,精心策划、精雕细刻、精耕细作,生产出更多精品之作、传世之作、扛鼎之作。同时呼吁大家要尊重创作和出版规律,慢工出细活,要慢下来,作家要慢下来,编辑出版也要慢下来,提质增效。
高洪波认为,《狮子崖》让我们看到了18岁的张炜,看到了18岁张炜的才华。这本旧作新版之书,犹如一粒文学的琥珀,跨越40年独特命运之后重新出来,被打磨成给孩子的赏心悦目的礼物。张炜从根本上是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作家,他的浪漫主义气质一以贯之,从《狮子崖》便可以直接锁准定位,现实主义的写作方式,但充满了浪漫主义气质。《狮子崖》里面写到大海与自然、大花贝的逃亡与被盗,有出色的传奇性。张炜是诗意与童年感受不倦的追求者,也是童心世界的发掘者和留恋者。
海飞说,在当今文坛,儿童文学表达能力最强的是张炜,从《半岛哈里哈气》到《寻找鱼王》再到《狮子崖》,我们欣赏到了一位天才作家的卓越文学表达力。《狮子崖》是天才作家的天才作品,18岁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天才作家的文学力度表现得很充分,无论从故事、从情节,从语言的使用,看了之后让人感觉津津有味,这是不容易的事情。写特殊历史时期的儿童文学怎么能够做到有创意地表达,怎么准确地按中央的规定、决议来表述,张炜这本书把握得比较好。《狮子崖》对当下文坛怎样写特殊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品提供了范例。张炜是当今最成功的成人文学作家写儿童文学作品的人,他的作品,提高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含金量。
邱华栋用雄心、诗心、童心来概括张炜的创作状态,并指出,伟大的文学最终将趋向儿童文学、趋向本真、趋向童趣、趋向未来。《狮子崖》中有童心的弥漫。狮子崖是一个象征物,由此展开了对未知世界各种各样的认知和探险,各种海生物、动物、植物扑面而来,还有那个时代的氛围。《狮子崖》是一部描写那个特定时代的绝佳的少年成长小说,是一个十七八岁少年写出来的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认知。
方卫平认为《狮子崖》是一部非常好看的作品,我们从这里看到了最初进入写作的张炜的那种天分和才情,他的文心的基本面就是跟儿童、童年、儿童文学贴在一起的。同时,这部书经过漫长时代过程的、阴差阳错的文学命运的汰洗,今天所沉淀的,或者说压缩的那样一种生命感受,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所以《狮子崖》是一个话题性,是一个探讨性,是一个文学命运非常非常特别的作品。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一部普通的文学文本来看,它作为一部作品所具有的历史的流逝感、过程感可能会被忽略。而这个作品的不可替代性也就在这里。
张英认为,从《少年与海》《寻找鱼王》,到现在的《狮子崖》,呈现了作家的精神源泉是怎么一路延续到现在的。《狮子崖》这本创作于特殊年代的作品,还原了当时的生活现场,除了让我们觉得细节逼真、人物塑造经典、故事典型外,更难得的是,在文学认识上面,它形成了对原来的革命意识形态生活的颠覆,除了革命之外,我们能感受到当时阳光芬芳的味道,能摸到那个时候生活的温度,同时能感受到少年张炜的那个气派。《狮子崖》和《寻找鱼王》,与张炜的其他一些短篇,放到一块可以形成一套他的少年语系版本,让我们后来的人能够感知中国人在那个时候的图景,少年图景。
刘颋认为,《狮子崖》给人一种非常奇特的阅读感受,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震撼。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生机勃勃的贫瘠与富有。这本书里面,我们看到了与今天的少年成长小说完全不一样的精气神儿。故事中林林的形象,是一个与社会现实融为一体的、富有科学精神的、真实的少年成长。而且林林和他的小伙伴们是生活的实际参与者,而不是送鸡毛信的边缘人。这样的一种写作路数,对于今天的少年小说写作来说,是具有教科书的意义的。《狮子崖》是具有溯源意义的作品,这个作品里面蕴含了张炜文学基因的密码,从中可以破解现在的张炜文学作品中一些很丰富的元素,这些在《狮子崖》里面都已经蕴涵了。刘颋又从张炜儿童作品中“追寻”主题的书写以及对父亲形象和父亲精神的塑造和描写,来说明张炜作品对于儿童文学的巨大贡献。同时从张炜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作家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他一定是对生活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的,抱着对生活的热情来进行写作的,这也恰恰是当下很多儿童文学作品所缺失的。
李云雷认为《狮子崖》对我们理解张炜有很大的作用。了解一个大作家的形成,成长为一个大作家,成长为这样一个对整个世界能确立一种自己的文学把握方式的作家,最初的作品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从这个作品里面也可以看到,在张炜后面的一些作品中所延续的特质,像浪漫的气质、抒情地面对世界的态度。同时,《狮子崖》带给我们一个跟当下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自然,包括对自然的理解,也带给我们一个不同的世界,也包括对世界的理解。它让我们重新带着一颗童心、带着一双新鲜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海边的那个养殖场,看那个狮子崖,然后再去经历这个世界上他需要面对和经历的一些事情。这本书无论是对儿童文学,还是对当代文学的整体,都是特别有价值的一本书。
刘海栖说,《狮子崖》使自己重温了与张炜的友谊,也给自己很多启示。在谈了与《狮子崖》的渊源后他说:儿童文学家是天生的,庆幸山东有张炜,对山东的儿童文学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出版有无限的可能性,出版社要善于去发现、引领、创造,做好原创,挖掘大作家身上适合给孩子的内容。
张炜对这部少作充满深深的感情,研讨会最后,他与现场的嘉宾分享了《狮子崖》创作、出版的过程。
张炜说:《狮子崖》这部小说对我来说非常特别,是一次不能再造的文学创造,是原创的原创,因为它成于1974年,不到18岁时创作,不仅早,而且由于一个特殊的原因才得以保存。从《狮子崖》到《寻找鱼王》,有一些东西是一样的,文学的基因好多最初的元素会跟随作家一生。《狮子崖》书中那个时期特有的语汇、气息、思维特征,今天看来又好玩又实在,它是一份记录、一份追溯,不同年龄段看这段历史有不同的感受。《狮子崖》的出版对我来讲是我个人的一次非常珍贵的回忆,回忆我的童年,特别是回忆我当年从事文学的心情。这种心情只要一天存在,我个人的文学生命和文学的前途一定会存在,它会支持我走得很远。由此张炜谈到儿童文学创作,认为:我个人觉得儿童文学不仅不是一个初步的东西,对于一个作家,我始终把儿童文学看成整个文学的入口、基础,甚至是核心。我极其看重儿童文学对我整个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基础性、支持性、核心性。我觉得任何一个作家把个人的儿童文学的这些元素过分地从创作中剥离出来,这个作家不会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全部的创作,需要儿童文学的那个纯洁、那份好奇,那份诗心和天真,这种东西一旦缺了,我觉得他走不远。
迟云总编辑在研讨会开始的主持人致辞中回顾了山东出版集团多年来与张炜的合作,出版的作品多次荣登各类评选榜单,为繁荣我国原创儿童文学创作做出了贡献,也为提升山东出版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提供了极大支持。《狮子崖》的出版,延续了一个跨越四十年的故事,是文学界的幸事,也是出版界的幸事。研讨会上,迟云认为,张炜的作品,故事性强,人物形象塑造得好。张炜的作品里面几乎都有一种神秘感,总有种神秘的东西吸引着读者去阅读。捧读作品,深切感受到一部经典作品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并再次阐释了一部作品在时过境迁之后仍能打动人心的原因。所以说,张炜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永远值得我们去关注,永远值得我们去探究。在今天这样一个剧变的时代,文学持久的、永恒的魅力更加凸显了,而深切关注文学内在品质,呈现其独特魅力,以体现真正的民族精神,对于全球化浪潮中的出版业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出版人,我们要有独特的审美眼光和独特的人文情怀,担当起应有的出版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