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东教育出版社! [请登录] 新用户? [免费注册]
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教育出版社 > 书摘书评



深情用心“修”散文
——评《春天住在我的村庄》

与以往相比,现在的散文创作变得越来越丰富,技巧手法也越来越多元,然而,真正引起关注的还是那些感人肺腑的作品,人们企盼的也还是那些与大地、生命、心灵有关,怀着真情和深爱的用心之作。读厉彦林散文集《春天住在我的村庄》(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我的内心便有一种冲动:值得用心读的散文必然是用心写的。历彦林的散文即如此,他没有多少花样,也不见多少技巧,走的是传统路数,但却能感动人心,给读者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真情、深情和仁慈是厉彦林散文的底蕴所在。本来,自然人生与文学艺术是离不开“情”和“深情”的,就如同宗白华所说:“深于情者,不仅对于宇宙人生体会到至深的无名的哀感,扩而充之,可以成为耶稣、释迦的悲天悯人;就是快乐的体验也是深入肺腑,惊心动魄;浅俗薄惰的人,不仅不能深哀,且不知所谓真乐。”然而,当下的散文创作中,“情”和“深情”路来越少,有人甚至公然声称散文可以虚构,完全可以将真情抛到一边!这就带来了散文的异化。

厉彦林却大为不同,他着力写亲情、乡情、天地情,而且写得情真意切,深入骨里。如《父爱》在父亲的无言中表达父与子的悄深意厚,又如《布鞋》里母亲的爱都融入布鞋的底里,还如《乡情如酒》所叙述的乡恋之情纯朴而浓郁。最值得提及的是,作者不仅对亲人、家乡有深情,即使对一只小燕子 (《春燕归来》)也是充满怜惜和爱护,对于没有生命的雨水(《享受春雨》)、沙土路、青石路巷(《青石小巷》)的描写也是款款动人,其细如发丝的博爱与仁慈像通了电般地传遍读者全身!某种程度上说,将情与爱送给自己的亲人是容易的,但对动植物也能广撒博爱的种粒. 这是非常难得的。是如同太阳光般将生命赐予万物生灵的天地之情。

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又有敏锐的感觉,再加上一颗真诚、本色、美好的心灵,所以厉彦林才能写出自己对于家乡的情真意切。现在有不少人一直在强调散文的“创新”,有的甚至,无所不用其极,变着花样寻找突破,但殊不知他们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这是因为他们忽略了“功夫在诗外”和“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在我看来,散文的创新离不开“守旧”,更离不开内外的双修,某种程度上,与其说优秀散文是“创”出来的,倒不如说是“修”出来的,是瓜熟蒂落和水到渠成的收获。厉彦林的散文看不出什么“创新”,但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如大地般深厚美好的品质,诗作纯朴自然的境界,这些都不是一般的技巧派、学院派所能达到的,它需要的是一种综合能力与素质,在生活的锅灶里爆、炒、煮、煎,在思想的熔炉里冶炼淬火。这颇似春天涌动出的生命绿意,它既借助于阳光的和照与微风的吹拂,更离不开一个冬天的精气的内敛与贮藏。

厉彦林的散文还有一个长处是特别精心,这自然与他专注认真的写作态度密不可分。他让我想起农民把式的精耕细作、也让我想起玉雕大师的精雕细刻,可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每一篇经手的作品,也是经过自己的感觉、眼睛、思想和心灵的,所以往往新见迭出,诗意盎然。“站在小巷中央,默默沐浴着雨丝,或者依偎在墙角,微合双眼,醉心倾听一页吹起的尘封的记忆。风如佛手,柔柔的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栖落在树枝上,静静梳理新长出的沾着水珠儿的羽毛。一切都如此静谧,好似怕惊扰了一个遥远的梦。”(《青石小巷》)这种雕刻,精细入微,尽善尽美,读来让人回味。综观历彦林的散文,它们往往篇幅都不长,而且都是这样的惜墨如金,似乎对文字深怀敬畏谦逊的态度,但字里行间却时时显露出生命、人性和艺术的灵光。或许,这与作者胸有成竹的“心灵”雕刻有关。

发表于2011年1月1日《人民日报》
返回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读者答疑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