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东教育出版社! [请登录] 新用户? [免费注册]
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教育出版社 > 书摘书评



新视角讲述火红的年代 ——评张慧敏《牡丹花正开》

作者:北乔

在历史与现实同构的宏大叙事中,张慧敏《牡丹花正开》匠心独具,回到人与人的关系本身,从近乎日常性的生活中寻找无限可能的张力,开拓了革命题材书写的新路径。战争和党的光荣历史,作为人物成长和命运的坚实背景,着力于讲述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互动的故事。以为人物立传的方式,张扬宏阔的革命岁月,在信仰与人心的交织中,真实地呈现我们党与人民的血脉相连的关系。情感饱满,冲突性强,具有出人意料的可读性。《牡丹花正开》这部作品,让正能量在文学中得到富有审美魅力的呈现。

革命性叙事,主旋律题材,是当下文学温暖力量的重要场域。然而,近些年,革命题材叙事的观念和实践没有得到创新性的突破,仍然只正面强攻战争和战场上英雄人物,满足于一般意义的冲突。在讲好故事方面,也似乎遇到了瓶颈,更大的问题在于,在主旋律题材中,不注重讲故事,讲故事的能力较弱。张慧敏对此保持高度的警觉,并坚持在创作有所反应。她在日常生活和军旅生活两个层面都有着深入的体验,并在虚构和非虚构这两个领域都有扎实的创作经验和丰硕的成果。同时,她的短篇小说意味醇厚,中篇小说故事结构好,长篇小说命运感强。而这些,在《牡丹花正开中》得到了有机融合,收获令人欣喜。

1938年,18岁青年学生刘喜宝,受党指派来到曹泽这片是他祖籍的土地上配合主力部队开辟黄河湾根据地。在复杂曲折的斗争中,他亲眼目睹黄河湾根据地八路军依靠发动群众,与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使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走出战火,被战火蹂躏的牡丹花迎来春天。曹泽刚解放后,已经成为地委书记的刘喜宝又奉命带领战友挺进西南省。在土匪横行、情况险恶的五道水地区,他和战友又是靠走群众路线打败了国民党残顽和土匪,与战友们一道建立起五道水人民政权。进入改革开放时代,退休后的刘喜宝惦念着无数战友曾经撒下热血的黄河湾根据地,他以一个普通百姓和党员的身份重新回到这片土地。他带领乡亲重新拾起停止了几十年的催花技术,带领乡亲们奔小康,大力发展牡丹产业,让牡丹花开遍祖国各地。进入新时代后,家乡的大事小事依然牵动着已经年迈的刘喜宝的神经,弘扬永远的根据地精神,保持纯正党风,反腐倡廉,把被侵蚀的亲孙子送上法庭。在他这一灵魂式人物感召下,晚辈后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昔日的盐碱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主人公刘喜宝是一位政治工作干部,这在以往的英雄叙事中,是不多见的人物形象。甚至可说是一个极具丰富的全新的艺术形象,为革命题材的人物群像贡献了新的文学典型。刘喜宝的人生,既与战场密切关联,又浸泡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他的工作任务不在战场上,主要是与普通百姓打交道。在整个战争年代,他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是革命的践行者,是群众的引领者。《牡丹花正开》以刘喜宝的人生历程为主线,贯穿我党的战争史、革命史、改革开放史,可谓视野极为开阔,历史纵深感强,又有我们感同身受的现实性。更大的意义在于,刘喜宝无论在奋斗中还是功成名就后,一直没有动摇信仰,一直与人民生死相依。刘喜宝是成千上万从战争年代走到和平时期的党员干部的典型代表,其始终与人民群众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信念与实实在在的行动,也是对我们党的安身立命之本永远是人民群众这一命题的生动体现。

张慧敏以平实又奇崛的叙述,在战争硝烟和生活烟火中找到了讲好这样一个特别故事的特别方式。以人物的性格为支点,以细微的矛盾透视危机四伏的现实生活。人物的行走与岁月的前行相互推动,带领我们走进有亲切感的人物,进入质感极强的历史现场。他们的故事,深受战争的影响,又是我们可以体验的生活日常。远离战场,不着墨于刀光剑影,战争进入成为一个特定的并可以移情的生存状态。我们看到了战争笼罩之下人们的生活,也感受到以非战争的叙述方式来描写战争的另类审美。

                 发表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71

返回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读者答疑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