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旭
何为教育?汉语的教育一词出自《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即教书育人。字面的意思大部分人都明白,如何教书,书本之上都能找到相关方法和记载;而如何育人,则是个人的实践和领悟了。
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的功能在不断加强,而“育”的功能则在逐渐弱化。往深处讲,教育是一种思维的传授,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使其思维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但是最近刷爆网络的某教师让其班级学生录制视频为自己的“爱豆”进行“应援”的社会新闻,却让人深深感到担忧: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真的客观、公正地进行思维传授了么?这种将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们的教育工作者还有多少?我们的孩子们如果被这样的教师教育将来会出现什么样更让人难以置信的问题?机缘巧合,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三班的美好时光》在此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问题是存在的,但是有很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依然在不懈努力,力求为学生提供最好的环境和教育。
《五三班的美好时光》就是这样一位小学教师——苗老师的思考、行动和收获。慢慢读着这本书,我的心绪变得平静,不知不觉,我也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与其他引经据典介绍教学方法的教育类书籍不同,这本书有着鲜明的特点。
翻开这本书,首先跃入字里行间的,便是苗老师心爱的学生们。在苗老师的心里,学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因此,学生们占据了这本书最“瞩目”的位置,而苗老师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教育成果,则要到后面几章才寻得到了。若是将学校比作花园,苗老师必定就是那个优秀的园丁。因为一位优秀的园丁一定会把花园里所有花的习性摸得一清二楚,并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培植。喜阴的物种必定不能栽种于阳光直射的地方,需要水培的物种也必不能置于沙地之上。园丁还要及时发现每株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每一点问题并进行处理,才能保证它们长成最美好的样子。苗老师扎根于自己班级里面,与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她在书中想要强调的和她所做的一样——一切从学生出发,了解每个学生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班集体中出现的任何细小问题并及时更正,让学生的成长轨迹一直保持在正确的方向上。
大量书信的呈现是本书的另一个特色。“这一年,每一天,我为五三班的孩子们写一封信”。这些信使苗老师的心意有效地传达给了孩子。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交流很重要,交流的方式更重要。这些每天发布在班级网站上的书信记录了孩子们一年中每一天的经历和成长,也记录了苗老师每一天的想法与思考,是他们共同拥有的宝贵记忆。而作为读者,也会有参与其中的感受。比如在“为足球喝彩”系列书信中,读完五三班的“势如破竹”和“点球险胜”之后,我竟为寻找最后的“结果”紧张起来,虽然站在赛场上的人不是我,但直到翻至“天下第二也挺好”之后,我悬着的心才算有了着落。此外,还有写给家长们的信和同事们的信,等等。这些信是苗老师找到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以及有效开展自己教学活动的方法,朴实却真实,简单却有效。
《五三班的美好时光》以“发展”的眼光、“享受”的心态、“用心”的态度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独特的教育经历。这本书既可以当做教育工作者“入门”的行动指南,也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重新去审视我们心中的“教育”究竟是什么。希望“五三班的美好时光”也能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人生中的美好时光。
《山东画报》2020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