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黄琦教授新著《成长的印记》有感
韩延明
北宋学者林逋《省心录》中有句名言:“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树木尚需培养,何况人才乎?常言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子女的成长成熟成才成功,当由家庭教育筑基,须从父母身边起步。
近日,喜读黄琦教授的家庭教育新著《成长的印记——正面教育40例》(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版),竟被其现身说“法”而撰写的一篇篇匠心独运、情理交融的美文所神秘吸引而不忍释手,一气读完,颇觉云开雾散、深受洗礼,犹如一首古诗所言:“云散长空雨过,雪消寒谷春生。但觉身如水洗,不知心似冰清。”掩卷深思,对该书所投射出来的教育理念、人文关怀和独特见解,笔者深以为是、感怀有加。
其一,内容:推己及人,贯通中外。
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干什么?一直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无论中外,育人不外三个方面: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怎样培养人;三是培养出来的人怎么样。这也是许多家长在家教中感到迷茫、焦虑,甚或有切肤之痛的难题。
在这方面,黄琦教授既高屋建瓴又紧接地气。她针对近年来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误区和乱象,结合自己对美国基础教育的实地考察和体验,集中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学习教育、健康教育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准的“把脉”、“点穴”,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习惯教育、诚信教育、礼仪教育、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安全教育、责任感教育、自立自强教育,以及“生活”教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等一系列“育才绝招”,其中不乏黄教授的亲身体验和真知灼见。
虽然全书仅10万余字,但“教育内容”面广量大,贯通中外,追问现实、面向未来,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浓郁的家国情怀,既有教人之道又有育人之法,既有人文关怀又有人生体悟,既毫无保留地推介经验又直言不讳地坦陈教训,深入浅出,新意迭见,教育子女“取乎其上”的“灵丹妙药”尽囊其中,“鸳鸯绣取从人看,要把金针度与人”,家长可以各取所需、对症下药,正如宋代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中所言:“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令人深受启迪和教益。
其二,体例:由点到面,零而不散。
任何事情都有两个维度:一是背景,二是前景。孟子曰:“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黄琦教授的著作正是如此。她结合自己和亲友家庭教育中的诸多“背景”与“素材”,对多年来时常碰到的“困于心”的疑难问题,在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和重温育子成长经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并分门别类地予以淘洗梳理、去芜存菁,引人入胜。
可贵的是,黄教授没有去撰写那些专家们通常自以为豪的长篇大论,也没有去引经据典,而是由点到面、精准聚焦,通过巧妙串联40多个精选的原生态“真实事例”和鲜活故事,层层递进,环环紧扣,向那些“正为如何教育孩子而发愁”的家长传经送宝。比如,怎样教育孩子对待“荣誉”和“批评”、“自尊”和“自卑”;怎样指导孩子理清“学习”和“游戏”、“接受”和“给予”;怎样鼓励孩子“坚持”和“远离”;怎样纠正孩子“磨洋工”和“耍赖皮”;怎样避免家教中的“仲永现象”和“德西效应”;家长如何去“当”又怎样去“装”;对孩子如何去“罚”又怎样去“赏”;等等。这种故事性随感式的“教育体例”精准凝练,零而不散,有序呈现,宛如一颗颗贯穿于一条红线的“珍珠项链”,亮光闪闪,既各具特色又融为一体,教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令人拍案叫绝。
其三,方法:寓教于趣,动情晓理。
人是一个动态生成着的存在,是生命共同体中最令人困惑又难以求证的生灵,永远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未完成”之中。对于“人的教育”特别是子女教育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好像人人都能自诩为“教育家”。谁都能根据自己平时的经历、见闻和片断的经验、见解,对教育评头论足地说上几句,但又说不清道不明,或见仁见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难以让人诚服。然而,黄琦教授却能一举找准“病灶”和“痛点”,使人满怀喜悦地接受她的“透视”和“诊断”,学到教育子女的“良方”和“药典”。
黄琦教授躬耕教育30余年,且是一位见解独到的资深教育专家和颇有建树的优秀领导干部,但她并没有去给家长们解读那些深奥的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耳提面命的训诫,而是从直接观察着眼,从点滴小事入手,从家长时常遇到的具体问题发力,寓理于情,寓教于乐,如同师生间的教学相长,更似朋友般的抵膝而谈,兴味盎然。她用身临其境的生动事例、耳濡目染的鲜活故事,一事一议,举一反三,使人像沐“春夜喜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阅盘点,总有一种深远的教育意义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融会其中,总有一种风骨、神思、情采、悟性贯通其内,折射着教养的真谛,寄托着育人的期冀,从举止言谈到生活习惯,从是非分辨到价值判断,从待人以宽到律己之严,具有“温柔敦厚”的教化功能,使读者在颔首莞尔之间心领神会,受到濡染与陶冶,学到家教真知,提升育人境界。
其四,语言:文笔畅达,振藻扬葩。
阅读黄教授的著作,不累,确实是“悦读”,备感自然、亲切、清心、快乐,如饮醇醪。虽是书面语言,但简洁洗练、平实生动,有柔情、有美感、有韵味,往往是珠玑之语一气呵成,在谈笑风生中娓娓道来,如一溪潺潺流水,缓缓地流入读者的心田,潜润滋渗,发人深省。她那字词灵动、画龙点睛、巧譬善喻、掷地有声的语言魅力,耐人寻味。既明了简练,又透彻睿智,字里行间充盈着一位成功母亲育子成才的成熟经验和“金玉良言”,使读者既兴趣盎然又便于借鉴。
记得过去曾读过杨朔的一篇散文,题目忘记了,但结尾的一句话却记忆犹新:“热爱生活,就拿起笔。”黄琦教授正是这样一位热爱生活、记录生活的“笔耕者”。记录,与思想同在,历久弥新;记录,可以见证足印的回响,可以积聚成长的能量;记录,承载着作者的心路、品格和学养,并在与读者思想的碰撞、经验的分享中开启家教新时代的新篇章!“最是书香能致远。”真正滋养心性的好书,会在时间长河的冲刷中被赋予一种超出文字本身的意蕴和力量,使生命的脚印踩下去更加辉煌。岁月流淌,印记难忘。守护着乐学悦读的初心,家长对黄教授敞开心扉撰写的《成长的印记》进行浸润心扉的“深阅读”,一定会触类旁通、获益无穷!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弗兰西斯·培根在《伟大的复兴》一书“序言”中所写的一段话作为对黄琦教授《成长的印记》的评语:“希望人们不要把它看作是一种意见,而要看作是一项事业,并相信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不是为某一宗派和理论奠定基础,而是为人类的福祉和尊严。”诚哉斯言,优兮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