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子崖壮歌——中华抗日第一村纪实》
山东教育出版社社长 刘东杰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配合国家“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纪念活动,从去年年底开始,我社就考虑以沂蒙革命老区的抗日事迹为题材,出版一些抗战专题图书。适逢高明先生具有多年的积累与实地调查,有意写一本渊子崖英雄村民的采访录,于是就有了这本长篇纪实文学《渊子崖壮歌——中华抗日第一村纪实》的出版。本书以当年参加战斗的老英雄口述资料为基础,客观全面、内容翔实、以纪实手法,再现了当年渊子崖村民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事迹,是一部教育当代、激励后人的爱国主义历史教科书。
作者成“沂蒙抗战史专家”
作者高明先生,笔名黎明,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临沂大学特聘教授。曾获全国第二届冰心散文奖、山东省第九届“五个一工程”文艺精品奖和全国第二届孙犁文学奖,全国先进工作者。高明致力于沂蒙革命史的发掘和整理,“他的作品几乎篇篇见着沂蒙,甚至非沂蒙人不写,非沂蒙事不著”,“沂蒙是红色的,沂蒙人对党是忠诚的,沂蒙性格浸透着民族性格,沂蒙精神体现着国家精神”(胡秀堂语),代表作品另有《沂蒙山的回响》《回望沂蒙》《沂蒙采风》《蒙山沂水的歌者》《亲情沂蒙》等。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作者搜集、阅读和整理了上千万字的抗战史资料,拾遗补缺,匡谬绳疏,力争使自己成为“沂蒙抗战史专家”。
《渊子崖壮歌》的写作与出版,集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据作者介绍,国防大学副政委胡秀堂空军中将在繁忙的工作中,为他邮寄抗战资料,先后两次审阅书稿,多次打电话给予热情指导和亲切鼓励,并亲自为本书作序。著名理论家、诗人、沂蒙精神研究专家、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孙临平少将为本书作跋。著名词作家、书法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馆长孔令义少将亲自安排有关人员帮助查找沂蒙抗战资料。空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书协副主席龙开胜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抗日老战士、济南军区原政委宋清渭上将,全国政协委员、武警总部原副司令员刘红军中将,也为本书作封面感言。另外,各级党委、政府、宣传部、莒南县、板泉镇和渊子崖村,在作者的采访和写作过程中,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山东教育出版社更是在编、印、发、供等各个环节上密切配合,编辑与加工、版式与美工、用纸与印装,均严控质量,最终在7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顺利出版。
揭秘“中华抗日第一村”
山东省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村,是沂蒙山区一个普通的村庄,在抗日战争中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之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极其困难的时期,1941年12月19日,1000多名侵华日军在对沂蒙山区的“扫荡”中,重兵包围了整个宁静的村庄。面对日寇丧心病狂的烧杀,渊子崖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自发行动起来,用土枪、土炮、铁锨、大刀、长矛,连同自己的血肉之躯,迎着敌人的钢炮洋枪冲了上去,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浴血鏖战整整一天,共打死日军122人,英勇不屈的村民也付出了牺牲147人的沉重代价。渊子崖抗日自卫战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极大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日热情,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渊子崖村为“村自卫战的典范”,1942年被滨海专署授予“抗日楷模村”称号,被誉为“中华抗日第一村”。
渊子崖战斗只是中国人民数也数不清的大、中、小抗日战斗中的一次,它是中国人民民众抗战的一个缩影。一场实力悬殊的杀戮,一个小村农民的悲壮传奇,谱写了一曲令人震撼、荡气回肠的民族壮歌,书写了一段惊天地泣鬼神、血气如阳、气壮山河的历史篇章。它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一个村庄农民自卫抗日,规模最大、最激烈、最悲壮的一仗。此役重创了日军,使侵略者胆颤心惊。日寇至今无法理解千余手持现代化武器的士兵何以不能征服一个小小的村庄!这其中凝聚的是渊子崖精神,是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抵御侵略的抗战民魂。
为后辈留下精神财富
巍巍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军民一起战天斗地,坚定革命信仰,共同创造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沂蒙精神。抗日战争中,沂蒙父老乡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为沂蒙精神注入了坚实的内涵,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誓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是抗战必胜的民族魂魄,也是他们留给我们后辈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沂蒙精神是我党和山东人民的宝贵财富。它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沂蒙精神与时俱进,成为推动社会前进和发展的伟大力量。力量源自于信仰,信仰贵在忠诚,落实到实践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切,需要我们到群众中去。只有这样,人民才信任我们,相信共产党是为民谋利益的,才有“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壮举。人民是我党产生和成长的土壤,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基础。继承和发扬渊子崖精神——沂蒙精神——抗战民魂,这就是《渊子崖壮歌——中华抗日第一村纪实》一书给我们带来的千秋万代永恒的启示。
8月14日,《渊子崖壮歌》新书赠送仪式在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村举行,作者高明和临沂市委市政府等领导出席。8月22日《齐鲁晚报》登载了国防大学副政委、空军中将胡秀堂的为本书作的序《守望沂蒙》。“大众网”“人民网”等众多网站、论坛都转载了本书的出版消息,并刊登部分章节和书影。《壮歌》送乡亲、送武警,扩大了本书在广大群众和军人中的影响,获得一致好评。
致敬英雄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我们山东教育人是在用行动坚守责任,践行使命。
本文发表于2015年9月2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