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东教育出版社! [请登录] 新用户? [免费注册]
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教育出版社 > 书摘书评



德融数理 · 知行合一
——中小学德育模式新探

林建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也是道德教育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如何适应现代社会中小学生的特点,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穿越时空,融入当今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做好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

一、由“记不住父母的生日”引发的思考

2007年,我在某大学做过一个现场测试:

你知道父母生日的阳历和阴历日子吗?你知道你男友或女友生日的阳历和阴历日子吗?

结果: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地记得恋人的生日,却记不准父母的生日。

你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吗?每周能打几次?你经常给你的男友或女友打电话吗?每周能打几次?

结果:每周会频繁和恋人通电话,每周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相对于恋人来说少得可怜。

我随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今生我们还能见到父母多少回?

计算过程和结果如下:一个孩子高中毕业,离开父母外出上大学,一般在18岁左右,此时,父母大多在45岁左右。按照父母平均寿命80岁计算,如果每年寒暑假回家两次,今生我们能与父母相聚不过70次!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我们每年多回家2次,这就相当于“延长”了父母35年的寿命。如果我们每年少回家或不回家,父母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非常伤心。

“回家账”打动了在场学生的心弦,很多同学流下了愧疚的眼泪。许多学生当场表示:下课后,即给父母打电话,今后要多与父母联系,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以上测试,我在不同场合做过多次,结果都是相似的。

一个大学生,十几年寒窗苦读,脑海里记下了大量的应付考试的数据、原理和解题方法,却没能记住给他生命、供他上学、养育他长大、恩重如山的父母的生日,从未算过“回家的人生账”!这看似简单的“小问题”,却让我的心中产生深深的忧虑,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立足中小学生德育模式创新这一课题,本文结合《文明基因·孝诚爱》丛书的内在思路和体例对此进行了一些探析。

二、原点出发,实现道德教育有效切入

人的思想,善恶俱存,德育的作用在于抑恶扬善!知恩是向善的前提,感恩是向善的开始,报恩是向善的表现。一个孩子的成长,家庭、学校和社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其情其景,是存于孩子心中的,但其中量变与质变的原理、过程和结果却未必了解清楚。

比如,一个婴儿,从出生到断奶,一共吃了妈妈多少乳汁?这些乳汁中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分子式如何写?分子量如何计算?这些营养可以产生多少热量?这些热量如果是用粮食转化,需要多少?这些粮食需要多少土地生产?……

再比如,人撒谎的时候为什么会脸红?撒谎时心跳加快多少?分泌出的肾上腺素其分子量是多少?氮元素的百分含量是多少?药品肾上腺素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迅速氧化而呈红色或棕色,活性消失,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经常撒谎的人比诚实的人寿命平均会减少多少?……

这些从生活现象中引发出的问号,里面潜藏着大量的数理化原理、试题和深刻的道德理念。

概念和原理是抽象的,是对生活和实践的规律性总结,死记硬背难以理解,更难触及心灵,对一个在校学习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而生活和实践是具体的、生动的,由此产生的种种现象是鲜活的、令人难忘的。每个人都生活在具体的场景之中,亲人的付出、老师的教诲、社会与自然的奉献,许多具有共性的情景,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有着深刻的记忆。

能否将家庭、学校、社会公共场合的生活、学习、工作场景拉进课堂,使学生既坐在教室里,又置身于熟悉的场景之中?

能否将数理化中某些抽象的符号,转化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具体的人物,将试题中的内容转化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

能否将解题过程转换为探求人生真理的过程,使单纯的数理化教学鲜活生动起来,进而达到情理交融,触及心灵,润物无声?

这些恰是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有效切入点!

三、融入数理,探索德育教育新途径

《文明基因·孝诚爱》的核心理念为:德融数理,知行合一。

德融数理,即以德为魂,以数理为体,实现魂体交融,相依相存。以德为魂,即以传统美德理念为统领,融入古今中外的文史哲、数理化、生物和社会实践的知识点,确保教与学的正确方向;以数理为体,即以古今中外的文史哲、数理化、生物和社会实践的具体知识为载体,强化支撑道德理念,使道德理念变得具体生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知行合一,即通过德融数理使学生更加全面立体地感“知”德的内涵与表现,从而激发“行”的愿望和行为,进而达到知行合一。

“德融数理,知行合一”的目的在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地贯穿到国民教育之中,深层次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里,从而达到“日用而不知”的目标。

世间万象,皆有其因。现象与本质有着内在的联系,透过现象了解本质,是学习和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中小学生德育应遵循不同年龄和心智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循序渐进,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循环往复,不断提高。

《文明基因·孝诚爱》中的每个知识模块由“过目难忘”、“心中有数”、“学而习之”和“融会贯通”四个板块组成,其逻辑演进过程为:由现象到数据,由数据到原理,由原理到情感。具体呈现为:①过目难忘:从原点出发,捕捉令人难忘的情景,切入情感教育→②心中有数:列举数据,深入剖析,引入理性思考→③学而习之:融入学科,解答试题,进入学习实践→④融会贯通:拓展视野,立体思维,实现认知升华。

在《家庭美德·孝德》一册中,以“母爱深似海”为主题,设计了“我在妈妈怀里有多重”一个模块,具体为:

1.过目难忘:儿时的记忆中,母亲的怀抱是最温暖的地方。吃奶的时候,妈妈抱着;入睡的时候,妈妈抱着;生病的时候,妈妈抱着;出门的时候,妈妈抱着;撒娇的时候,妈妈抱着;恐惧的时候,还是妈妈抱着……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入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据估算,到我们10岁的时候,妈妈抱我们的重量累计可达50万千克。

法国作家雨果说:“母亲的臂弯是用爱构成的。



2.心中有数:据统计,婴儿时期,妈妈每天要抱宝宝20次以上;幼儿时期,妈妈每天要抱宝宝5次左右;10岁之前,妈妈平均每天要抱孩子3次左右。孩子学步需要妈妈牵手走76000步以上。婴幼儿时期,一位妈妈抱着孩子走过的路程多在390千米以上。……

3.学而习之:(1)以你现在的体重计算,妈妈需要抱你多少次才能达到50万千克?

(2)选择身边某种适合自己抱起的物品,称一下它的质量。试一试,你能连续抱起多少次?累计质量为多少?

(3)长时间或反复弯腰,会使人体腰背部肌肉静态受力而造成能耗明显增加,坐姿、立姿的能耗大约只有弯腰能耗的2/3。长期弯腰工作的人,腰背痛发病率较高,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也很高。

妈妈是家里累计弯腰次数最多的人。特别在我们学习走路的时候,是妈妈一直弯着腰,小心翼翼地扶着我们在走。

①如果妈妈扶你走路时每步的距离为0.5米,76000步一共是多少米?

②若走路时的能耗为弯腰时的2/3,那妈妈教你走路时弯腰消耗的能量相当于她步行多远消耗的能量?

(4)曲肘把重物举起来的时候,手臂也是一个杠杆(如图)。肘关节是支点,支点左右都有肌肉。这是一种费力杠杆,举起1份的重量,肌肉要花费6份的力气。

小明在半岁的时候体重为8.5千克,那么妈妈抱着小明的时候,肌肉承受的力至少为多大?(g取10牛/千克)

 

 

4.融会贯通: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护士进来换床单,我赶紧说:“妈,别动,我来抱您。”没想到母亲太轻,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母亲笑着说:“我最重的时候也只有八九十斤。”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比,没想到她是用这样的身体,去承受远远超过她自身体重的负荷。

我突发奇想,说:“妈,您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抱过您一回呢。让我抱您入睡吧。”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

 

    四、学以致用,构建德育教材新体例

人是社会与自然的主体,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小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道德实践的主体。学习的目的在于育人,在于应用。中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德育的重要内容在于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首先,丛书将中小学生分别置入家庭、学校和社会公共场所三个空间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向上向善为目标,以三个空间的道德规范为坐标,自行设计和描绘自己的行为轨迹,从而到达自我激发、自主行动、完善提高的目的。

例如,《家庭美德·孝德》一册由知恩篇、感恩篇、和报恩篇组成。首先,由“知恩篇:难忘父母养育恩”切入,具体分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为我的成长而做的种种付出,从而让孩子达到知恩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进入感恩篇;在“感恩篇: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中,由“节俭咱有好家风”、“我跟爸妈学节俭”、“节俭我有小窍门”组成,教孩子学会勤俭并以此来感恩,然后进入报恩篇;在“报恩篇:做个合格的小主人”中,要求孩子完全以家庭主人的面貌出现,由“学会理家务”开始,到“做父母的小棉袄”,再到“我为父母争光彩”,由知恩到感恩,再到报恩,实现认知和行为的循环统一,使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完成道德教育和实践的阶段性任务。

其次,根据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轨迹,丛书分为《家庭美德·孝德》、《学业道德·诚德》、《社会公德·爱德》三册,每册书不设章、节、目,而是通过诸如“难忘父母养育篇”、“诚实学习篇”、“关爱他人篇”等“篇”构成全书骨架,让读者对本书涉猎的“德”的范围一目了然;每篇下面是学习主题,诸如“可怜天下父母心”、“虚假之害”、“伸出温暖的手”等选题,都是围绕着特定的“德”的范围给出的很有针对性地学习内容。由“过目不忘”、“心中有数”、“学而习之”、“融会贯通”组成一个学习链,摆事实,讲道理,实现德融数理,魂体交融,知行合一。

这种体例的好处是方便阅读和思考。一天一个学习要点,不必担心体系的问题;所有要点同一种结构,容易形成思考力;一种结构多种视角,避免逻辑思维顾此失彼。全书共有9个篇章、29节、84个知识模块、336个板块、222道数理化生物和社会实践试题组成。全书三册共8.5万字,平均每册2.8万字。

第三,为使孝诚爱的理念和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我们特地设计了“善善”和“亮亮”两个少年形象,女孩“善善”和男孩“亮亮”两个形象贯穿始终,他们是“善良”的化身。“善善”和“亮亮”以肉眼观察世事,以慧眼发现规律,打通古今,寓意深远。

丛书一经面世,即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反响强烈。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委会,把该丛书列为第22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辅助读物,面向全国推广。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石。青少年时期是树立人生目标、形成个人品格、培养道德意识的关键阶段,对现代中小学生德育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而且十分紧迫的课题。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断探索。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2015年02月10日15版)

                         

查看图书
返回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读者答疑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