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东教育出版社! [请登录] 新用户? [免费注册]
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教育出版社 > 书摘书评



一部让人置身美国教育现场的访学实录
——读《美国学堂记》

济南市行知小学    陈桂珍


山东省特级教师、教育部首批中小学赴美访问学者王晶华老师,怀着对教育的赤诚以及深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奔走在大洋彼岸陌生的土地上,以一双慧眼看美国基础教育。她亲历美国教育180天,参观了20多所学校,听课400多节,拍下了大量照片和无数视频,从50万字的读书笔记中提炼整理出了一部能让读者仿佛置身美国教育现场的访学实录——《美国学堂记》,为我们打开了了解美国基础教育的一扇窗。清丽、纯净的语言,真挚、自然的情感,思辨的眼光,智慧的态度,使本书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尤其令人称奇和欣喜的是,这是一部能看视频的书,下载《美国学堂记》AR程序后,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段段精彩的视频,使书中记叙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教育细节都栩栩如生,大洋彼岸的气息扑面而来,真的有一种“天涯共此时”的感觉。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每天置身本土教育现场,如今隔着大洋,通过文字、照片和视频,身临其境般感受不一样的西方教育,心中有太多感慨,忍不住对中西方学生的“幸福指数”做了番比较。毋庸置疑,美国学生的幸福指数远远高于中国的中小学生。

第一,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

1.中国的教育讲究规范,美国的教育讲究自由。这种自由是多方面的。在教室里,孩子们可坐,可卧,边玩边学习。课堂即生活,那是一种自由生长的生命状态。在我们的教室里,三四十个孩子,小手背在身后,小腰挺得笔直。既不符合生理需求,又禁锢了学生的手脚、大脑,长期整齐划一,好像不是培养人才的学校,而是按照我们的意愿生产某种产品的流水线。

美国人重视孩子的“玩”。美国的孩子,可以在校园里爬树,像小猴子一样,开心地爬上爬下。我们则以成人世界认定的方式来束缚、规范孩子们的言行,让喜欢奔跑、跳跃的孩子变成只会读书的“小绵羊”。美国孩子的玩是大有学问的,美国人会为了研究“玩的价值”,专门召开一个国家级会议。让孩子们在玩中释放天性,在玩中学习知识,在玩中收获成长的快乐。如利用所学知识模拟太空船项目、PH值测定、着陆点计算等,老师们跨学科合作,设置任务,制定每个学生的培养方案,设法让学生通过“玩”,实践、学习新东西,接触新事物。

2.选课自由。如杰克逊高中,不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课程表,而且每科都有不同的选修层次和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禀赋、未来就业的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这是一种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最佳水平的自由。如科学课程,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天文学、解剖学、生理学、大学物理等十几门学科。除物理、化学必选外,学生在这些种类繁多的课程中任选一门自己喜欢的科学课程就能毕业。 

3.保守自己秘密的自由。在美国处罚学生是个人隐私,必须独自安全隐秘地进行;在美国,考试不是为了分出高低,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至于考试成绩,是学生的隐私,绝对不能排名。每次小测验后,老师都小心翼翼地亲自把试卷发给每位学生。如果老师不小心泄露了学生的成绩,就会有大麻烦。

3.人身自由。一个人拥有绝对的人身自由是社会高度文明的体现。在美国,使用学生的照片,要经过学生本人同意;学生的身体,绝对不允许触摸。在美国,有专门的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课程“反欺凌教育”。在我们国家,身体的接触是感情表达的一种方式,孩子们从小就认为,抚摸一下头、拉一拉手都是正常现象,所以中国才有那么多侵犯幼女的案件发生。每次,当我看到禽兽校长、禽兽老师的报道时,心里都愤懑不已,觉得我们仅仅从规范师德抓起,其实是本末倒置,不如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就有自我保护意识,从小就懂得任何身体的接触都是对自己权利的侵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制意识的健全,都应该从基础开始,一旦走上社会,世界观人生观基本定型,再改变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了。

第二,美国孩子学业内容丰富。

美国的教育,从小就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美国,教学活动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以项目为基础。小学从三四年级就开始做项目,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构建食物网,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关于濒危物种的幻灯片制作及展示等。学生利用课堂或课后时间,独立或合作完成对这个主题的研究,最后在班级内展示。这种方式,学生有极大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小时至7小时的空余时间时,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全面的人。”

第三,美国的教育注重实际,面向生活和未来。

美国孩子的学习是务实的,一切都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有指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的课程,有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交生活的活动。即便是知识的传授,也是以实用为主,以兴趣为主,学生享受到的是真实的实验,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传授。在美国,中小学是学生发现自我的过程,学生通过选修班,通过多样的课程,不同的课题,野外实践、学术讲座、社团活动等找到自己的兴趣与才华所在,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会有切身体验,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我们的很多学生,直到填报高考志愿的那一刻,还不能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有的甚至到大学毕业时,才追悔莫及。 

第四,美国学生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美国中小学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人艳羡不已,叹为观止。他们的节日文化,既有美国军人节、国旗日、公民日、珍珠港事件纪念日等严肃的国家公众节日,又有马丁路德?金纪念日、林肯纪念日等各种各样的名人节;既有美国人关注的圣诞节,孩子们喜欢的万圣节,还有倡导社会文明的护士节、感恩节,尊重老人和父母的祖父母节、父亲节、母亲节,以及充满娱乐味道的“丑衫节”等。对照美国中小学的节日课程,我国中小学节日文化课程则显得太单调、太严肃了。为什么我们的春节,孩子们只知道吃水饺,放鞭炮?为什么我们的中秋节,孩子们只知道要吃月饼,赏明月?因为我们的节日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或者说,我们的学生没有真正走进传统的节日文化。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喜欢历史?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对伟人没有亲近崇仰之心?因为我们的历史是死的教材,我们的伟人,我们的开国功臣只是历史长河里的一个个符号,而不是有血有肉的卓越人物。美国各种各样的纪念日,我们也有,但是没能成为培养学生的活的教材或者媒介。

美国的基础教育看似薄弱,但大量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看似薄弱的基础教育,其实合乎了人的成长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目标、学业任务越来越重,学习虽然很紧张,也需要熬夜,但那是一种朝着理想努力的自觉行为,辛苦但幸福。看似薄弱的基础教育,并没有影响到美国的发展,我们出奥赛尖子,人家出诺贝尔获奖者。我们中国看似坚实的基础教育真的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这个问题,真正置身一线的老师最有发言权。我们常常在办公室和老师们讨论,中国的钱币元角分进制那么复杂,为什么非要一年级的孩子用计算的方式来掌握?每个孩子做这样的计算时都很痛苦,你若让他拿钱去买东西,他就绝不会出错。认识钟表,我们也是实践少,考试多,不仅考正常识认,还要考镜子中倒映的钟表。学生不是福尔摩斯,用得着如此复杂吗?很多知识,是长大自然就会的生活常识,我们非要让学生从小就学,把简单的知识整得很复杂。我小的时候,钟表还没有普及,再加上对抽象的事物接受能力差,所以五年级了还不认识钟表。但现在,丝毫不影响我熟练的认识各种钟表。我们的教育,在做着多少无用功?在人为的给学生设置多少障碍,制造多少痛苦?

阅读《美国学堂记》,时时处处都给人以触动和心灵的震撼,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一位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张志勇副厅长在本书序言中提到,“中美教育的互补性很强,如果在坚持我国基础知识教育系统扎实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又能学习借鉴美国教育在弘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长处,我们就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体系。”这段话,让我久久地思索。这种学习和借鉴,需要我们忍痛割爱,需要我们批判吸收,需要我们宽容接纳。“创造出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体系”—— 我期待着,我相信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会期待着。至少,让我们的学生,拥有和美国学生一样高的幸福指数,享有一样美好快乐的学校生活。

查看图书

返回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读者答疑 | 帮助中心